《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9 11:17: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

  孟峰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一下课文。孟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己自由读和交流看法的实践机会。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 题:“你从文章当中哪一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 题自学,指 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理解、动手批画。(htTP:// 54 绿叶教 学资源网)在汇 报交流看法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指 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 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

  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

  《蒙娜丽莎之约》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丰富的想 象和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解读着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蒙娜丽莎”画作的魅力通过王克难先生优美、生动的语言得以充分地展现,课文语言极具品味、积累的价值。教学中,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指 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大声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

  三、渗透了方法的指 导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崔峦老师指出“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 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阅读教学中,不光要指 导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 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什 么方法写的。本节课,在指 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 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 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的指 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为突出本单元的“感 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 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考虑,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也应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指 导、指 导作用,但教师适当的退避、更多的放手,会使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会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理解、交流看法、积累、迁移、运用的时间,会留下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展现更多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2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教学本文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读得还不是很到位,在熟练正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读的不到位,特别是还有基础较差的同学读时还有添加字、改字的现象。课余要加强练习提高。)紧接着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再引导学生从对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学习课文的独特写法--融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最后,还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故事,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天才的想象力,感受艺术的魅力。并拓展相关内容《最后的晚餐》丰富学生对画家的了解。

  通过学习,感受的孩子们心中也有了这样一幅画: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全课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的欲望。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3

  学习《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先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等待——观赏——震撼。直奔描写蒙娜丽莎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体现这幅画魅力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尤其是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学生感受非常深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仿写排比句:那微笑,有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嘲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如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富有生机……我们还读了关于对这幅画微笑分析的相关资料,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达芬奇画技的高超与精湛。在分析背景以及身姿时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绎了整幅画的巧妙构思,惊叹之余就不难理解作者内心的震撼了。

  结束时我们还是照例提出不懂的问题,最后聚焦在关于画面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的问题,孩子们猜想着:可能是那时女子以没有眉毛为美。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午休时把打印好的资料交上来,全班明晰了这个问题,对这幅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了更深的探究,开始关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4

  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多次的阅读解决了导读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蒙娜丽莎”画的魅力和领悟作者“写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比较明显。可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精”的成份过多。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是粗略地掌握课文内容,用所学过的方法自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疑难。在我的课堂上,“牵”得过多,“放”得太少。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自读、交流的方式展开,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谈到名画的魅力,我却“平均用力”,逐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逐段进行朗读。在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环节中,我依然重蹈覆辙,没能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和此文对比,而是让学生先用笔把写实部分找出来,然后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联想、想象”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课后反思我的这种“不放心”是多余的,从学生精彩纷呈的课堂反应就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这样,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5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二、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我都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但由于时间关系,没给学生充分看图的时间。所以学生的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感受不够深入。

  三、从1——4自然段,等待的过程感受名画的魅力。让学生找句子感悟这部分略讲,最后引出文章的结尾。

  课后,我与同年级老师交流研讨,形成以下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以及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馆中有一幅名画,是镇馆宝物之一,她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2.出示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解题:齐读;之:的;约,约见;同蒙娜丽莎德一次约见。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作者把排队欣赏一幅画说成一次约见,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

  1.通过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去博物馆排队欣赏蒙娜丽莎的经过。)

  2.材料是怎样安排的?(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板书 等候

  27、蒙娜丽莎之约 欣赏

  感触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蒙娜丽莎美丽的神韵。)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请大家好好观赏观赏,把看到的想到的说说。

  1.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师: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2.经过预习课文,知道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吗?(课文5~7自然段)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的。

  生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的读书声音特别响亮,感觉到今天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特别认真。接下来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美。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三个段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吗?(尺寸、表情、微笑、坐姿、双手、穿着、背景)

  你从5-7段中的`哪里感受到了这幅名画的美,或者你最欣赏的是哪里?

  3、交流5-7。

  A生谈体会

  B相机解词:矜持、转瞬即逝、永恒

  C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a齐读b(观察,得出排比句;体现了什么?作者观察仔细,想象丰富;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那一副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几代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她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倾倒了多少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得出的数据是:

  (旁板: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师:由此可见,蒙娜丽莎的微笑既让人难以捉摸,又让人浮想联翩。记得有一次,老师去旅游,看到一座山,猜不出它像什么,就请教导游,导游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老师恍然大悟。欣赏蒙娜丽莎也是一样,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书:魅力)

  四、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师;不管什么样的人来看,她那优雅的神态中闪耀出的母性的光辉,所折射出的宽容丰厚的情感总是令人动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再次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1、生读2、评价:读得好不好?体现在哪?

  3、出示朗读提示:A前三句的朗读,要轻轻地,娓娓道来,体现出微笑所引发人们无穷猜想的味道B最好一句要加重语气,以表示肯定和赞扬。

  4、生练读,指名读(刚才那位,问有进步否?再请一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

  5、齐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佛与蒙娜丽莎面对面了。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六、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这幅画确实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后怎么说。

  齐读第八自然段

  2、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 ,甚至已成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幅名画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题目定为蒙娜丽莎之约,大家可以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在作者看来,排队欣赏蒙,就好像以为央视记者与某国元首约好,要进行一次高端访问一样重要,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蒙的魅力,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或夸夸她?

  4.引入达·芬奇资料。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5.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

  七、结语。

  同学们,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八、作业。

  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

  九、板书设计

  等候

  27、蒙娜丽莎之约 欣赏 魅力

  感触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7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 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8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可不是一般人欣赏了得。在办公室里与老师们交流时,也没觉得蒙娜丽莎没有多美。是呀,作者描写得太迷人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不正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吗?

  学习《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先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等待——观赏——震撼。直奔描写蒙娜丽莎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体现这幅画魅力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尤其是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学生感受非常深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仿写排比句:那微笑,有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嘲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如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富有生机……我们还读了关于对这幅画微笑分析的相关资料,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达芬奇画技的高超与精湛。在分析背景以及身姿时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绎了整幅画的巧妙构思,惊叹之余就不难理解作者内心的震撼了。

  结束时我们还是照例提出不懂的问题,最后聚焦在关于画面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的问题,孩子们猜想着:可能是那时女子以没有眉毛为美(春颖)。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午写时晓磊把打印好的资料交上来,全班明晰了这个问题,对这幅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了更深的探究,开始关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9

  通常情况下课前都要作预习,因此学生对课文并不陌生,且到了高年级,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并非难事。因此,到课堂上。如果教师仍然让学生读他已经熟知了的课文,能激起学生多大的阅读热情可想而知。

  我把课文的呈现形式作了改变,课文重又有了陌生感,加之配合画面和音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一点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她,就是诞生在达芬奇笔下的──

  生:蒙娜丽莎。

  师:把她的名字读得好听一点──(生读)你们读出什么味道了么?

  生:我读出了对“蒙娜丽莎”的敬仰。

  生:我读出了等待。

  师:确实,等待是一种向往,等待是一种心灵的期盼,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

  师:快速地朗读课文,再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生读)

  这样,能让孩子就着纽约大都会的图片轻轻地朗读课文前几自然段,更简易直接更有效扎实,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在沉静中真正走近文字,走进阅读。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0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1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我要要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也尽力去做了。可是当这幅画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可是几个孩子起立后又得确实呆立,后来有几个学生开始发言开始描述画面,可是那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述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到。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2

  我们学校里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设计比赛,我们六年级老师备的课文是《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曾听 蔡爱朵老师上过一节教研课,时间也过去比较久了,也记不起她当时是怎么上的。为了完成这个设计任务,我把这篇课文读了很多次,虽有一点想法,但是还是理不出什么头绪。于是我就翻阅一些课文的相关资唐小燕料,但是资料看的越多,受到干扰也就越多。本来自己还有一点想法,被这些教材分析,教材建议一看,觉得自己那点想法很肤浅。设计又搁浅了。正当我无从下手时,忽然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彭永帆老师在我上的教研课的评课会上谈起对阅读教学的看法,他说,阅读教学应该从习作的角度来教阅读。回想他的话,我回过头再读读课文,仔细研究一下课文段落结构和写作特点,忽然有了设计思路,何不以写作的思路来教这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尤为重要。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假如有所侧重,训练才有所落实,学生才有所得。基于这样想法,我觉得高年级学生的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教给学生的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了解作者有序观察和描写事物方法,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定位“从写作的角度来教阅读”。无论是字词的斟酌推敲,还是画面人物片段的解读,力求使人物立体鲜明。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螺旋上升,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马上行动起来,把教学环节分为五个板块,首先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接着环节是:明确要求,完成自学,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盲目去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自学,初识魅力。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自我学习中,引领从文章多方面描写中感受这篇名画的魅力所在。第四个环节是感受魅力,体会写法: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时注意勾画出插图描写的文字,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并从中感悟写作方法和有序观察和表达。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迁移写法,提高能力。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课文习得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迁移到描写其他的名画或其他事物,致力于学以致用;课后推荐阅读提高的美的鉴赏能力。

  这样的设计,我觉得让学生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有序观察、描写画面的方法。并且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设想比较美好,不知能不能得到认可,于是拿这个教案设计参加比赛,没想到和蔡老师的教案一起得了个一等奖。既然是自己设计的教案得到认可,我于是就着手进行教学呈现,并认真地做了PPT。上课之前是胸有成竹。但是一上课,发现一节课35分钟很难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这个教案我上了2节课才上好,在课呈现中,发现学生对名画的欣赏兴趣不是特别高,课堂有的沉闷。

  上完课,把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自己一节课的设计上成两节课的结果,与办公室的同事交流探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进行思考,我觉得对学生对艺术的喜爱程度以及小学生的艺术的鉴赏能力估计偏高,现在想想,别说学生,连我这个老师对艺术也是门外汉,门外汉教学生去阅读欣赏描写这样一幅世界顶级名画文章,确实有点班门弄斧。另外,我觉得在备课时,还是从教的角度考虑的比较多,学生的实际情况想的相对少些。备课上课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才是教学真目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3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巧设问题,引导自学。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 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

  二、说写结合,培养能力。

  结合本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刚好是说说身边的艺术。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等。所以学完这篇文章后就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交流,很多孩子也讲到了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等优秀作品。会观察的同学就会看到班级里墙壁上的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描述。

  也因此课后的家庭作业就是写一篇作文,身边的艺术。批改后发现他们写得很不错,学以致用,都用上了《蒙娜丽莎之约》里面的很多手法来描述。

  然而,如果在学生交流,感悟画的神韵美后,教师若能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4

  前两天,刚上《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文字的描述和课文的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芬奇名画的艺术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是不确定的,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达到一定的要求。当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时,学生有些惊异,有些哗然。接着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插图时,他们的语言显得贫乏无力,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他们的脑中已荡然无存。我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启发性教学有待于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5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小结:

  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3.预设: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

  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研读第6段

  预设:

  (1)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

  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

  3.写一写

  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

  再次欣赏这幅画,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1)想一想,写一写。

  (2)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课文5.7段的描写也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赶快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精妙,然后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1)你想读哪一句?谈感受。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朗读)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情和朗读中,老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真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幅画的风采。

  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与《蒙娜丽莎》的约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最后一段)

  2.学到这儿,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幅杰出画像的创作者达芬奇。(出示图片资料投影)

  【教学反思】

但凡上过公开课的老师肯定有一个感觉,准备公开课是一件累人的事!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蔡依林的一首歌,歌词唱得太快,听不清,歌名我倒是记住了——《玩美》,挺有意思吧?!

  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玩美”,不停地想,不断地问,不时地改。雏形出来了就上一节,请同事听听,再想想改改;然后再上一节,请同事、师傅、领导听听,完了综合各方意见再改改;最后自己上一节,感受感受。才敢拿到兄弟学校献丑!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写话训练的设计,最先的想法是欣赏完达芬奇另外一幅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课本上有一幅插图),运用想象的方法写写其中一个人物,可是后来听课老师提出这个题目太难,人物外貌看不清,而且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学生作业反馈上来的确是这样;后来干脆在感受完蒙娜丽莎微笑的美之后,让学生再次欣赏画像,发挥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一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无从着手;再后来模仿课文的写法,让学生想象再写下来,“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试教下来这种设计应该比较合理,学生也最有话说。完了之后,我就在想,平时上课可没这么“磨”呀!钱梦龙老师在备课中谈到:“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的时候觉得有疑惑的地方,学生一定也有疑惑,我读了好几遍才感受到好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难感受到,我教学时就在这些方面导一导。”钱梦龙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课前要好好下点功夫啊!

  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友和导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得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这方面我还要注意加强。当然本身“玩美”的过程也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明白了上语文课之前,应重视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玩美就是为了更加完美,玩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会让你收获完美,所以值得!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zcs》教学反思06-26

《习作》教学反思06-17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6-11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06-11

《跳水》教学反思06-06

燕子教学反思06-05

新课改教学反思06-04

《掌声》教学反思06-02

《穷人》教学反思06-01

《牧童》教学反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