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
一周不到读完此书,酣畅淋漓之际却也有很多感慨。该小说中,小人物可贵的精神和执行力尤其难得。而朝廷“上传下达”之间丰厚的油水和层叠不堪的机制,也让人突然明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话的深意。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短短的一行文字,道出了一个人微言轻的九品芝麻官在做这件看起来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除去主人公李善德的一腔孤勇不谈,在意识到自己接了个烫手芋后,他并没有自怨自艾就此沉沦,反而用那份赤诚的丹心扭转乾坤,将可怕的杀头之罪变成“清闲养老与家人为伴”的好结局。
别小看李善德,其实一般人绝无他这样十足十的耐心和魄力!要相信,哪怕结果可能不尽如意,但你在为那个结果付出的过程中,肯定也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尝到甜头。
自古言:岭南佳荔只为博美人一笑,其中艰辛有谁能知?朋友及伴侣只可分担一二,百分之九十的路都是自己走的!
不过话说回来,该小说中的友情和亲情不可忽视。
李善德化解“危机”期间,友人为他出谋划策,这种听闻噩耗便感同身受的友谊实属难得,而李善德在最后辞别两位友人时也没有过多感谢,只说“你多多写诗,你的诗作总能在关键时候给我力量”。
人世间最默契的友谊大概就是这样的: 大恩不言谢,因为这不足以表达你在我心中的分量,那种大是大非面前有人“撑腰”的分量。
而妻子的无声支持呢?也成就了李善德,她出场戏份并不多见,但在末章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她对李善德的态度,至始至终她都了解对方的不善言辞和心中夙愿,所以李善德才敢于放手一搏。
伴侣的灵魂契合大抵如此!人生的独木桥上,李善德的每一步艰难,都有人在精神上为他保驾护航。
也许这就是作者马伯庸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寓意。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呢?唯愿自己也能有主人公李善德的那份初心,一生都过得“不辱使命”,坦荡真实!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
昨天心血来潮,拿出了马大师的《长安的荔枝》原本计划两天看完,结果看得上头了,我花了一点时间,在晚上十一点多看完了。
1、这本书说了什么?
讲述一个九品下的小官李善德,接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从遥远的岭南带回来新鲜的荔枝给妃子吃。
从长安出发到岭南,再从岭南到长安,李善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很多钱,最终成功带回荔枝,原以为是完成了一个任务,须不知,这个任务直接让他失去朋友,失去工作,最后落个流放。
2、作者细说了什么?
本书重点讲了李善德想办法给荔枝保鲜的事,讲他如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保证这个路途上的荔枝不坏。
大量的刻画,让我们看到妃子为了吃上一点荔枝,消耗了多少财力,多少精力,就是最后到了长安,这个荔枝如何递到妃子面前,都是一大难关。
抢功的,踢皮球的,各种状况。
3、这本书给了什么样的启示!
确实是一本体制类的'朋友喜欢看的书,很容易共情。
在我这个读者看来,就是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去看到从长安到岭南的腐败之路,没人肯接这个任务,因为都知道几乎不能完成,所以使计把任务丢给了老实人李善德。
真真是别人一句话,下面的人跑断腿,“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太奢侈了,花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还掺和了人命,当这个荔枝送到时,只为了妃子的一笑。
对比现在的职场,真的是一样一样的,上面一句话,下面的人就得拼了老命,一层一层地往下给压力,最终得到力的,确是那什么也没做的人。
写在最后:书不厚,读起来也很顺,故事情节也不错,还有几个不错的金句,五一有空的可以读起来。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9-13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5-21
(实用)《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7-17
《长安的荔枝》学生读后感09-29
《荔枝》说课稿09-26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范文06-07
荔枝小学作文10-21
摘荔枝小学作文09-15
《荔枝》读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