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1
在语文赵老师的推荐和各位读书会家长的投票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拉开了我阅读成长的序幕。
本书纪录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看到了30个“微软小子”成长中的欢乐、悲伤、迷茫、创新;我看到这些孩子的自我约束,不断进取,不断超越,为达目的坚韧的毅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点拨了作为父母的我,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我觉得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性,作为父母不能以过去的一些经验、一些法则、一些处事规则、甚至你的一些审美来约束孩子,鞭策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路是要他自己走的。就像我们当年一样,我们也没有走父母给我们设计的那条路来走到今天,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都是按照父母的来走的话,那些成功人士,有些圣人,或者非常智慧的人,那他们的孩子就一定是会跟他们的父辈一样吗?
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对待孩子,不应该是设计他的人生,主导他的人生,导演他的人生,而更多的应该是陪伴、帮助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时代也变化,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也不一样,社会也是需要这些孩子去推动和发展的。你不能完全以你过去的经验和规则来引导未来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他犯下的一些错误,他走过的一些弯路,他受到的一些挫折,这本身就是完美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些东西。所以不要试图去改变,不要试图去找一条捷径给他走。有可能你指点给他的那条捷径恰恰是弯的最远的路。
我刚刚说的父母要引导孩子的人生,为什么说是引导,而不是驾驭。因为引导其实是有要求的,引导的话,他愿意被你去牵引的。那首先我们就要走到孩子的心里,而不是说我们粗暴的去干涉,粗暴的去驾驭。让他接纳你。让他知道,你欣赏他,你认可他,你肯定他,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去跟随你的引导,这样才会有效果。
套用书中的一句经典语录:——是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2
你不需要成为最好的, 只要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在一次和低年级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推荐了这么一本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同为家长的我,女儿已经读中班,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那位家长真的是感同身受。所以,便到书店里买来细读。然而同时又是教师的我,对于我的学生的教育,成长与成功孰更重,此书也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本书真实地讲述了30“微软小子”李开复、沈向洋、张亚勤等人的成长之路。他们的故事证明了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 Enjoy(快乐的学), 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Excellence(卓越)。
全书章节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铺陈展开,一一阐述。不能说是振聋发聩,但至少是一汩汩清澈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早已被应试教育“磨练”得心力交瘁和干涸已久的心田。当人们热衷于如何成功时,似乎对成长的关注太少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出了很多问题吗?也许是对它太有信心了。想起了“赏识教育”推广人周弘的一句话,如果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还真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了!
李开复、沈向洋、张亚勤等人书中的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上周五奚副校长的“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东校学生”论坛,我想就是尽量提供多的平台与机遇,让东校的孩子或走出去,或在所处的国际社区和学校里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交际,这不都是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一种难忘的经历吗?成长过程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成功则是这条路的尽头。我想东校的孩子离成功还远吗?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相关文章:
慢慢走,也许更诗意03-07
《我很重要》读后感11-22
《我很重要》教案12-06
《我很重要》读后感精彩11-26
《我很重要》教案优秀08-18
睡眠很重要大班教案12-28
我很重要教案优秀09-25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最新范文10-04
关于成功的花读后感01-13
大班健康活动睡眠很重要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