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读后感

时间:2024-09-23 07:35: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命运》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命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运》读后感

  “命运如同星空,有些星星在夜晚灿烂,有些则在黎明绽放”。

  作家蔡崇达笔下的《命运》是一部深情而厚重的长篇小说,它以福建闽南沿海小镇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阿太蔡屋楼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关于命运、家庭与人生的壮丽画卷。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了读者,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命运”二字的深刻思考。

  命运就像一颗掷在天空中的骰子,无法掌控它的落地,但可以选择如何接受。

  《命运》开篇即以99岁的阿太“等死”为引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关于生命终结与回顾的深刻话题。阿太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从15岁被神婆预言“到老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到后来经历婚姻不幸、家庭变故、亲人离散等一系列打击,她的命运似乎总是与不幸相伴。然而,阿太从未向命运低头,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与命运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抗争。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让我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他们同样在命运的轮回中挣扎、奋斗,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阿太的一生充满了命运的不可控性,如被神婆预言“到老无子无孙无儿送终”,丈夫被抓壮丁后失踪,母亲在 阿太出嫁当天被大海吞噬等。然而,阿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通过收养孩子、努力生活等方式,积极与命运抗争,展现了人在面对不可控命运时的坚韧与不屈。命运虽然无法完全掌控,但人的态度和行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走向。只要我们不放弃抗争,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命运。

  阿太在丈夫失踪、婆婆去世后,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靠几亩地和打零工养活了一大家人。她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收养了被遗弃的杨北方、杨西方和杨百花,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责任感。

  阿太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命运就无法将她击垮。正是这种坚韧与希望,让她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阿太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后,逐渐学会了接受命运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常。她不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痛苦挣扎,而是选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同时,她也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再为过去的遗憾和错误而自责不已。人生充满了无法预料的事情和无法改变的结果。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这些现实,并与之和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过去的包袱,以更加轻松和自在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在阅读《命运》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的《呐喊》和《彷徨》。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封建社会下人们命运的深刻剖析和同情,而《命运》同样揭示了底层人民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抗争。阿太的故事,就像是鲁迅笔下那些小人物的缩影,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奋斗,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出路。

  读完《命运》,我对“命运”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命运并非完全由外部因素决定,而是由我们的选择、努力和坚持共同塑造的。阿太的一生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妥协,就有可能改写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也意识到命运并非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在命运的波澜中

  可以是雨后潮湿的绿叶

  可以是掠过山脉的鸷鸟与鹰隼

  可以是盛放着或许是桃花的枝桠

  我祈求它

  请记住我的模样

  生命在我体内的奔腾震颤

【《命运》读后感】相关文章:

《命运》读后感12-01

心态决定命运读后感04-16

读《命运》有感03-20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读后感11-08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15篇05-09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11-16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观后感11-09

《羽毛男孩》读后感-读后感02-15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