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8:40: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

  新元肇启,万象更新,满室书香唤起了新一年的开始,我翻开了一本新书开启了一场新的修行。

  该书是知名语文老师王悦微老师的新作——《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可究竟是什么样的小孩,在作者眼中才称得上是“很好很好”的小孩?用一个“很好”来形容还不够,得用两个……她遇到的小孩跟我遇到的小孩有什么不同?能消除疑惑的唯有走进书中了。

  书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大条的道理,反倒都是作者王老师与学生之间质朴的故事和动人的细节,以至于我花了没多长时间就读完了。忽而感觉有时候阅读,品的未必是深刻的哲理,也可以是生活的细节和温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个教龄十多年的知名语文教师,她的日常也会为教育学生而苦恼,为学生问题而焦虑,为鸡毛蒜皮的事而急躁……因此,在接触王老师每个故事时,我自然而然地对号入座起来了。网络上都流行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可如此看来,教师的悲欢却是相通的。

  当然,在王老师身上,我学到的远比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多且有用。

  为人师:做彼此的倾听者,当孩子的知心人

  书中有一个章节记录的是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王老师与学生杨飞豪之间的细节。故事中的“帅哥豪”是一个有个性、敢与老师顶嘴、叛逆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作文题目不会写就空着,从而引起了一场师生之间的“较量”。智慧的王老师并不是选择责备和惩罚,而是沟通,了解了原因之后,她选择给学生换个题目的方式,终止了这场“较量”,同时还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良好师生关系,最后“帅哥豪”却告知王老师自己要转学。王老师不舍地给孩子赠送了礼物和祝福语,郑重地和他告别。我想,在王老师眼里,“帅哥豪”不只是一个要转学的学生,而是一个要远行的孩子,一个变得越来越好的孩子。教师的悲欢不仅相通,就连经历也是相通的。说来巧合,我也遇到过这么一个孩子,名字也叫“阿豪”,也很有个性,常跟我顶嘴。也还真巧!同样也是因为作文题目不会而空着不写,结果还闹了一场不愉快的较量。最后也像“帅哥豪”一样转学了。唯一不同的,也是我至今都不能释怀的是,我没能像王老师一样,给予“阿豪”适度的“心理关怀”,让他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当他作文题目空着时,或者我可以多一份耐心,多一些沟通,能像王老师一样,试着退一步,或许能看见孩子好的一面。当他要转学的时候,或者我能够像王老师一样,跟“阿豪”倾谈,像姐姐一样,像朋友一样给即将远行的孩子祝福和叮嘱。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像这样需要心理关怀的学生未来一定还会有很多,只愿我们都能够守护孩子的内心,倾听彼此,成为孩子值得信任的知心人。

  为人师:“斗”不过就加入,“气”不过就释怀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老师是怎么做到智慧地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我想这可不是减龄短短几年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正如我开始说的,教师的悲欢是相通的。这不,我又可以从王老师身上“偷师”了。每个老师都会遇到那么几个“难缠”的学生,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见识到“难缠”的老师。为了稳住班上的几个调皮捣蛋,只爱恶作剧,但不爱学习的孩子,王老师机智地想出了一招“擒贼先擒王”。她能够放下老师的架子,先与几个“调皮鬼”当中的“头儿”以哥们儿的方式相处,通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让他成功地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联盟,再发挥自己“领头羊”的作用,一步一步让其他“调皮鬼”回到也不好轻举妄动,最后乖乖听话。我不禁为王老师的教育机智拍手叫绝!甚至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把自己和班上的几个“调皮鬼”之间的周旋过程事先预演一番。

  与学生之间的相处,的确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倘若我们事事都是跟一个孩子过不去,也不知是折腾自己,还是苦了孩子……倘若能够适当放下老师的铠甲,加入学生的队伍,有这些适当放下“恩怨”,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为人师:无法取悦所有人,只做更好的自己

  老师非圣人,无法让所有人顶礼膜拜。既然无法取悦所有人,那我们只管做更好的自己。原来,如此优秀的王老师,也会遭到学生在背后指指点点和说三道四。但大气的王老师并没有责备和生气,反倒是理解。当学生告诉她,有人在背后说她坏话时,王老师却表示:“作为一个老师,我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受得起大家的议论。我不怕你们在背后说我坏话。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那我也不会对这位同学生气,也不会记他的仇。我只会对自己说:‘要做更好的自己,改正自己不对的地方,让学生们都来喜欢你。’”这大概就是我缺乏的教育的底气吧!的确,我们无法取悦身边所有人,唯有努力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与学生相处也如此。这样让我坚定了要做更好的自己的决心。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漫长的修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化解难题,解开心结,让自己身上的光照亮每个孩子心中的黯淡,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一道光,因为照进了孩子的心中,这光才有了意义。诚如作者所言:“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都是光明的,每个孩子的灵魂都是自由的,也许,这就是让孩子变得更好的力量。”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当一道光,不在乎明暗,能照进孩子心中,便是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