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

时间:2023-12-08 07:42: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1

  在越王的传承史中,勾践算是出类拔萃的唯一一人。他胸有大志,总想称霸中原。勾践回国之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辱,发誓消灭吴国,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当然光凭一个人的信念,是不足以走向成功的,勾践的`成功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还有文种、范蠡这些贤士的大力辅佐。

  而他回国后的卧薪尝胆,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亲自耕作,礼贤下士,赈剂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他晚上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

  另外,勾践后来的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使他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勾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2

  在漫长的春秋时代,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国家,一位君主为我们展示了信念与坚持的力量。这个国家叫越国,这个故事叫“卧薪尝胆”,这位君主,叫勾践。正是他,为报被吴国侮辱之仇,努力地准备了二十二年,终于一举成功,吞并了吴。

  勾践元年,勾践听说吴王要发兵讨伐他,便聚集军队,不顾大夫范蠡的劝告,发兵攻打吴国,打败,被困于会稽山上,大夫文种下山游说吴王,吴王免了勾践的死,让他做自己的仆人。勾践多年隐忍,麻痹了吴王,把他放回了越国。勾践一心要雪耻,便每晚睡在木柴上,吃饭前要先尝一尝苦胆汁,和老百姓一起下地耕作,衣着朴素,食物普通,因此深得民心。贤能的伍子胥发现了勾践的计策,好心向吴王进谏却被赐死。他死前大笑道:“不久之后,这里(吴)将是一片废墟了!”果然,几年之后,勾践挥师直达吴国,攻下吴,围困了吴王夫差。吴王用布遮面自杀,高呼:“我对不起伍员(伍子胥)啊!”大夫范蠡在帮助勾践吞吴之后,便弃官经商,成了有名的“商圣”。

  这里之所以要讲这么一个故事,不只是因为书上写了,而是因为我想通过这个有名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信念的力量。勾践回国之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辱,发誓消灭吴国,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不过各位读者,一个人的信念,是不足以让他成功的`。勾践的成功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还有文种、范蠡这些贤士的大力辅佐。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3

  公元496年,吴王攻打越国,惨败回国,在路上,吴王因受伤走上了“不归路”,不久,儿子夫毅也死了。

  在3年里,吴国艰苦训兵,再次向吴国发起战争,3年的苦心没白费,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向新吴王夫差提出讲和,吴王最终看到了勾践的诚意,答应了他的请求到自国做奴隶。

  在吴国的勾践,受到了奇耻大辱,还被安排在了一间小草屋里,房梁上还倒挂着一袋苦胆,勾践每次吃饭前都要舔一下苦胆,尝尝味儿,好时刻提醒自己不王吴国对越国的.羞辱。

  在范蠡的惜舍和西施的帮助下,趁吴国攻打齐国的机会下,攻打吴国,令吴国防不胜防,最后大败,吴王后悔极了,当时不该不听伍子胥和太子友的劝告,如今后悔莫及。打败了吴国的勾践当上了中原霸主。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有许多的感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一国之军君,为吴王做奴隶,心中一定愤愤不平,但为了自己的百姓还是忍着愤怒为夫差当牛做马,他的不顾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我认为,还有一个人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那就是西施,她不顾自己的情感,做勾践打败吴国的一颗棋子,以自己“沉鱼落雁”的美,为越国做出贡献。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4

  我对于越王勾践的关注,起源于央视《国宝档案》节目播出的有关越王勾践剑的那一期节目。我向来不喜欢刀枪之类的兵器的,但是当看到那把埋藏于地下几近千年仍能散发犀利锋芒的神器,我似乎无法自拔的喜欢上它了。为了能更细致地了解它的历史,我必须要了解它的主人——勾践。所以对于勾践这个历史人物我从小就有一定的了解,此次中国古代史课要求我们写史记的'读后感,于是我再次重温了越王勾践以及他的神器。

  在吴国的三年,越王没有忘。受尽了折磨与屈辱的他,回国后,他立誓,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报仇血耻。打败吴国。为了灭吴,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夫差的冷眼只能滚烫你心中的复国之情;胆汁的苦涩只能激荡你胸中的灭吴之志。于是“卑事夫差,亲为其马”何足耻?

  勾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不过安逸的生活,因为怕生活太舒服了,会丧失意志力和毅力。他在今市区西郭门外的迎恩门,每天吃粗粮,穿布衣,睡在柴薪上。平日,勾践与夫人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最可怜的就是,勾践困倦时就辣椒水刺激眼睛。冬天,脚麻了,他索性把脚放进冷水里,“以冷克冷”。夏天,烈日炎炎,他去做高温工作。吃的是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穿的是夫人自己亲手织的单一色粗布。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5

  春秋时期是个诸侯争霸,充满火药味的时期。各个国家连年征讨,使其民不聊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国以军中罪人自刎侥兴获胜。吴王阖闾战死,临终前告戒夫差:“必毋忘越”。

  公元前494年,勾践不听范蠡劝阻,兴师伐吴,不幸败于夫椒,只得带领残兵败将五千退守会稽。夫差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山,危急之际,文种带着美女、黄金冒险求和。越王勾践忍辱在吴过当了三年的奴仆,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回国后,为了报酬雪耻,他发奋图强,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

  公元前473年,越王大军直达吴都——姑苏。吴王被迫自刎,越王乘胜大会诸侯。经周王验证,成为又一个中原霸主。

  贤人和小人,君主的贤明和昏庸,坚定地信念和美人,如果选择前者,你的助手就会越来越多,国家就会兴旺。对于小人、奸臣应该毫不留情。美女、如果是巾国就要好好对待。当然,君王自己的贤庸要靠自己努力的,自己不努力,别人在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做人要学会忍辱。比如越王的俘奴,韩信的钻人胯下,但后来都成为了贤王和贤臣。

  我觉得大家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冲动,要三思而后行,能忍则忍。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6

  《史记》中记载的勾践,距离被众人拿做励志典范的勾践要差很多。史记中,勾践只做到了“尝胆”,但其实并未真的“卧薪”。而最早有“卧薪”这一说法要到宋朝了。而尝胆也不是印象中的将苦胆挂在面前时常尝一下,事实上这样做的话动物内脏早腐烂了。应该是有个托盘之类的`,经常放着动物的胆,象征意味更大。

  而即使太史公还是用“贤”形容过勾践,他也远不是传说中的典范。他应该是个暴躁并且缺乏智谋的人。如前半部被吴军打败的时候,他立马提出“杀妻子,火番宝器”的方案。而在范蠡的劝慰下才打消了念头。但是在外交上需要空间进行斡旋的时间里,焦虑的情绪让他又不免自问“吾终于此乎?”作为领导者,大概这个时候脑子里应该是一片空白才会这样说吧。

  仔细再看,全文中勾践唯一出的谋略是在进攻吴王夫差时,他派了三排死士,在阵前抹脖子自尽吓到了敌军,这才一鼓作气打赢了战役。这一低劣的行为在军史上应该也只有战败前的日本才能媲美吧。

  所以所谓“贤”,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如内政交与文种,外交与战争交与范蠡。仅就这点,作为领导者就算成功了。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相关文章:

《越王勾践》读后感06-05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06-25

读后感08-15

经典读后感02-21

经典读后感02-15

百万英镑读后感作文百万英镑读后感11-19

《神秘岛》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悟11-18

白雪公主读后感白雪公主读后感11-01

论语的读后感06-09

鼻子读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