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爷爷的马拉松》这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微胖的小男孩,张乐驰不爱运动,畏惧任何运动。梁鑫是新来的体育老师。他组建了“小小跑者社团”,他还带着同学们去参观马拉松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张乐驰知道了,他的爷爷张亮友曾经是马拉松跑道上的健将,并且和潘凯、赵依依、丁大力等人受到日本的邀请,去和日本的小朋友竞赛跑步。在老师和爷爷奶奶的影响下,张乐驰爱上了运动。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中我感受到:生活中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都需要马拉松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应该不断督促自己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刺。要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就像《爷爷的马拉松》中的张亮友爷爷那样,不断给自己定目标。不断地朝着目标超越自我。
在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路途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不是不流泪,而是含着眼泪坚持下去,用坚强的信念支撑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向前。这种精神就是马拉松精神。
每当我面临困难,准备放弃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马拉松精神。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试题。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当时冥思苦想,也不会做。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马拉松精神。于是我去寻找同学们的帮助。遗憾的是他们也不会。这下可怎么办呢?干脆放弃吧?可是脑海中又浮现了张亮友爷爷在马拉松赛场上的身影。我不断地在心里想:我不能这样轻易地放弃,我应该像张亮友爷爷那样拥有不服输的马拉松精神!于是,我鼓起勇气去询问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心平气和地给我解答这一道题。听完之后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解题思路和方法了,我异常兴奋。心中暗暗庆幸当时没有轻易放弃。否则就不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了。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赛场。我们每个人就像马拉松选手,在各自的赛道上,朝着终点的方向,不断地努力拼搏,只要坚持到达终点,每个人都是胜利者,每个人都是超级赢家。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2
暑假里,读了《爷爷的马拉松》这本书,对我感触颇深。
本书主要讲了微胖男孩张乐驰最害怕的一件事—运动,他害怕任何一切让他四肢剧烈运动起来的项目。总盼着上体育课时能下雨。这时候他遇到了新来的体育老师梁鑫,想在学校里组建一个“小小跑着社团”,带领同学们快乐运动,科学运动。于是他应他的师傅魏宇龙的邀请,带着同学们去参观新开馆的马拉松文化博物馆,想激起同学们的运动热情。就在博物馆里,张乐驰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他这时候才了解到自己爷爷的真实身份—“中国马拉松第一人”,通过与爷爷的深入交流,了解到爷爷跑步的传奇经历,深受鼓舞。爷爷不抛弃不弃,一辈子认准一件事就勇敢去尝试的态度深深感染了自己。终于在爷爷的带领下,张乐驰勇敢踏出了脚下的第一步,他跑到了学校,跑到了大街上,跑到了日本的熊本市,为祖国争光,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少年的实力!张乐驰成长了,爷爷夸奖他说:“只要奔跑起来,整个天空会一直陪伴着你的!”
是啊!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就像文中爷爷说的那样:“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很多畏惧的事情,就像文中的张乐驰畏惧跑步一样,但就如爷爷所说:“恐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当我们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就可以勇敢的去迈出我们的第一步!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与磨难,就如爷爷在跑马拉松时,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的比赛与挑战,但爷爷说:“运动,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年轻的时候,我咬着牙把1万米跑下来后,就想试试2万米,2万米也跑下来后,就想挑战一下马拉松!一个挑战接着一个挑战,我就这样跑了几十年。”爷爷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啊!
对于我们如今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现在面对的',就像爷爷刚踏上1万米跑道时,心里惶惶不安,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会怎么样,但我们要抓住机会,努力奔跑,只要不惧困难,一次又一次的勇敢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相信我们肯定会像文中的爷爷那样,成为一个最耀眼的“明星”。
谁会为难一个充满斗志,浑身正能量的人呢?加油吧,愿我们一直努力奔跑。看,我们的未来在闪闪发光呢!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3
书籍是阳光,是雨露,是世界上最好的导师。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叫《爷爷的马拉松》。
现在就听我娓娓道来吧!微胖男生张乐驰最畏惧一切让他四肢剧烈运动起来的项目,新来的体育老师梁鑫,在学校里建了一个“小小跑步社团”,带领学生们快乐运动,科学运动。他因师傅魏宇龙的邀请,带领学生们参观新开馆的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张乐驰发现他的爷爷张大友是马拉松第一人。因伊藤一诚邀请中国小学生去日本参加“冬季持久走大会”,张大友带领张乐驰等四人一起训练。
张乐驰获得的证书上写着:祝贺你完成了一次极具意义的3000米长跑,它可能只是你人生中很短的一段里程。你的未来或许会遭遇一些挫折,但请你务必记住:在我11岁的那一年,就已经独自跑完了3000米,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呢?加油跑吧,少年!是啊,我们也要遇到挫折不灰心、努力向上。正如马拉松比赛宣扬的就是“战胜自己,人生没有终点”。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张大友原名为张亮友。张亮友第一次报名参加运动会时,日本人不屑的对他说:“中国人全是“东亚病夫”。是跑不快的。”日本人对他的嘲笑没有让他放弃,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定。当其他选手马上要跑到终点时,还剩三圈的.他却在嘲笑中跑完了全程……张大友曾经给贺龙元帅写了三封信,目的是让中国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与坚定,我们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在合肥肥东举办。
作品通过师徒三代人对马拉松运动的执着、马拉松精神的坚守和马拉松文化的弘扬,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挚爱,普通家庭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从而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拥有好身体,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但不幸的是梁晶在5月22日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件中遇难。“超马王子”梁晶用骄人的成绩诠释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永不放松”的马拉松精神。我们应该有耐心,毅力和自控力。
人生就是场马拉松,最终胜出的人,绝不会是抱怨者,而是一直不吭不响闷头跑的人。成长的路上有很多拦路虎,只要你披荆斩棘,就能笑傲江湖。每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请想一想你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4
推开窗户,看着天边的夕阳,回想起《爷爷的马拉松》里的一幕幕,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里梁晶、魏晋龙、张亮友三代师徒坚守、传承马拉松精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被张亮友爷爷身上的执着、坚韧的品质所折服,也对“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新的体会。在我看来,不单单是跑马拉松,在完成任何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甚至在我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只要做到“永不放弃、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便是对马拉松精神的传承。可以说,马拉松精神的传承,覆盖了我们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也看到了马拉松精神,它在许多运动员身上同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12岁的亨德·扎扎,来自战火不断的叙利亚。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她从来没放弃对乒乓球的热爱,始终坚持训练,最后在西亚地区选拔赛中获得冠军,得以踏上东京奥运会赛场。虽然她最终没能在奥运会上获得任何奖牌,但她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她那追求梦想的'决心和毅力,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敬佩。
14岁的全红婵,来自中国贫困的农村家庭。当她成为最年轻奥运跳水冠军的那一刻,她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因为贫穷,她甚至没去过游乐场、动物园,但她在训练中却异常刻苦。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赢得冠军,为国争光,筹钱为妈妈治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一步步不断坚持,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走上了世界冠军之路。
除了她们,东京奥运会上还有很多的选手,都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着“马拉松精神”。而在体育运动之外,马拉松精神的传承,也在无数人的生命中不断地上演着。有了马拉松精神的激励,他们不惧失败,他们敢于挑战,他们懂得坚持和超越。
马拉松精神是可贵的,更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努力传承马拉松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始终坚持对梦想的追求,立志在成长道路上成就更好的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不负青春年华!
【《爷爷的马拉松》读后感】相关文章:
爷爷10-20
爷爷的日记08-08
爷爷的日记12-22
我的爷爷10-19
《爷爷的芦笛》教案09-16
爷爷小学作文09-12
爷爷小学作文11-09
爷爷的芦笛教案10-30
《爷爷》阅读答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