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

时间:2024-10-15 07:57:16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初中的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初中的作文3篇

初中的作文 篇1

  美丽的春姑娘身披一件绿色的纱衣,带着生命和希望,翻过了碧绿的山峰,越过田野,千里迢迢地赶来了。

  春姑娘去过的地方都变得生机勃勃。我想起了诗圣杜甫的绝句这首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里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作者仅用了两句话就把春天的气息都写了出来。啊!春天真是美不胜收。不信,你瞧!

  公园里,桃花开了。她们换上了新的粉红衣裳,一朵朵、一簇簇,开满了枝头。一阵春风吹过,桃花散发出了一阵阵清香,使人神清气爽。远远望去,多美呀!草坪上,小草们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它们有的随着微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有的伸起手来跟春姐姐打招呼,还有的正在做头部运动。小草的'上头有几棵柳树,他们舒展着自己的身体,千万条柳丝摇动着,这使我想起了《咏柳》这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真是好啊!柳树们把自己的美丽无私奉献给了人类,我们应该要学习柳树们这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边无际的天空,有许多燕子在堂天空中畅游,它们仿佛在享受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它们的歌声再加上小河“哗啦啦”的声音,布谷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朋友们的歌声,形成了一首美妙的春天之歌!

  啊,春天是人们多么向往的一个季节,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春姐姐所带来的一切美好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好好学习!

初中的作文 篇2

  上了中学,大大小小的“派对”比小学丰富不少。就在不久前,一场万圣节派对让我尝到了中学生活的新鲜与趣味。

  万圣节派对上有很多游戏,篮球、保龄球、套圈、掰手腕……一应俱全,但我觉得做面具和切南瓜最符合万圣节习俗。

  面具很简陋,因为那是我当场花了五分钟时间火急火燎地做好的。我先拿出张白纸,裁出一个像眼镜状的图形,再把对着双眼的部分一掏,粘上胶带就做好了。

  之后,我便一路狂奔到篮球馆,看见三个同学正在专注地切一个大南瓜,他们看见我,不约而同地“呀”地叫了一声,不知是吓着了还是觉得我有些发疯。我便问:“你们是在切南瓜吗?那加我一个吧!”我仔细看了看南瓜,发现它已经有了双眼,而形状活像个怪物:瘪瘪的,像灯笼一样,里面被掏空了,但壳还是厚厚的;双眼炯炯有神,好像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哇!能自己动手雕刻好一个“南瓜怪”该多好啊!我还从没参加过这么新鲜的活动。现在,一张狰狞的'大嘴的轮廓已经呈现出来了。有一个人负责雕刻,一个人指挥,我便和剩下一个人一块牢牢地扶着它,让它听话地待着。不一会儿,嘴也雕好了,可就是差点装饰。看着那吓人的、威严的面孔,我想起了老虎。“咱们刻个‘王’字,怎么样?”我提议。这个提议居然破天荒地被采纳了。由另一个同学刻这个字。这样一来,它又变得有个性了。当外教老师看到时,说:“这是“王”字吗?太棒了!”

  就是这样一件新鲜的小事,使我感受到了校园内生活乐趣无穷,同学之间友谊深厚,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又怎能不快乐呢?

初中的作文 篇3

  无数次仰望城市夜空,星星总是稀稀疏疏,寥寥无几,总是不见繁星闪烁。国庆度假赤壁龙佑温泉,惊见夜空深邃,群星璀璨。顿悟,星星还是那群星,只是这里的天空深黑,市区夜晚明亮。自然,市区星星暗淡,幽僻宁静的郊野,星光格外灿烂。顿悟,万物皆然,都具相对性。

  自由。庄子《逍遥游》塑造了一个壮美的形象,鲲鹏展翅,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够自由逍遥的了,但庄子认为,它是不逍遥的,不自由的,它依然有所待,它背负青天,有赖海运和气息。能飞翔的如此,不会飞翔的人类呢?汉朝司马迁受宫刑,狱中奋笔疾书《史记》,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是自由相对论的体现,牢狱框住的乃身体,框不住文学追寻的脚步,文字让其穿越时空,超然物外。

  理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遁成为许多不满现实的世人的理想,他构建的世外桃源更是人们理想中的乐土,但南山再好,桃源再纯,毕竟梦幻,虚无飘渺。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也往往如此,美好但遥远,可望而不可即。不能接近,不能触摸的.理想再美好都是徒劳。再者,远观与近视又不一样,理想因其遥远,神秘而朦胧,若是亲自品尝到理想的果实,许多人却又不懂珍惜,熟视无睹,弃之如敝。那草色要看近却无,那相见不如怀念亦然。其他诸如小时吃一只红薯甘甜无比,大了吃珍馐佳肴也平平淡淡;小时穿的确良衬衫欣喜若狂,长大穿貂皮大衣也难激动;小时房屋不漏是万幸,长大建洋房别墅也不见感动;小时拥有永久牌自行车是梦想,长大期望宝马奔驰装点门面。所谓美好的理想,因其距离产生美,因其阶段的不同而变化。过去认为美好的,不一定永远美好。

  如果说,前面是对生之形态的论述,那么再来谈谈对死亡的看法。

  朋友之父突发脑溢血猝死工地,家人痛不欲生,怜其辛劳一生,未见消停。邻人摇头叹息其一生不值。我之看法异焉。仓促而走,于死者,没有死之恐惧,没有牵挂,走的干脆。若是大病一场,或许疾病缠身;或许苟延残喘;或许留恋生之乐趣;或许担心妻儿孙女之将来。痛苦之至。况且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不能不对其勤劳心生敬意。这样,未完的涂抹成为绝笔,生前的劳作成为绝唱。这样的死,当然死得其所,相当于成就了另一种完美,也是寿终正寝,不憾不悲。

  谈了死之形态,再来论死无葬身之地。生活中谈起它,可悲可怜,死都没有归宿,抛尸荒野,尸骨难全。而余华《第七天》中的死无葬身之地,却是一个美好所在,那里没有贫富、贵贱、等级、物欲、背叛、分离;那里充满真善美。无论是死的形态,还是葬身之所,好坏全在认知态度,好是相对的,不好也是相对的。

【初中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初中的作文09-04

初中的作文【精选】08-06

初中作文07-21

[经典]初中的作文08-11

初中的作文10-19

(经典)初中的作文05-31

初中的作文【精选】09-15

初中作文07-22

【经典】初中的作文08-03

初中作文【经典】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