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语。
①怠:________
②俟: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计日以还/主人日再食
②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闲静少言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最终能学业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懈怠,放松
②等待
2.③
3.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
②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
4.他有刻苦好学的精神,也能够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于老师。(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2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近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习和复习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习,多做练习,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4、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4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4.B
5.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5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计日以还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乃悟前狼假寐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者也
D.或遇其叱咄 或以钱币乞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肉食者谋之 D.无丝竹之乱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
4.请你从选文内容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拟好参考答案。(2分)
答:
参考答案:
1.A(2分)
2. B(2分)
3.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意对即可)
4.示例:
问题:作者在求学过桂中遇到哪些困难?
答案:无书、无师。(2分,从内容角度准确拟题1分,拟定的答案合理得1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6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⑶腰白玉之环 腰: ⑷媵人持汤沃灌 汤: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
10.⑴于:向。⑵被:通“披”。⑶腰:腰佩。⑷汤:热水。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7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2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或遇其叱咄 (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2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
21. (1) 有时摇 (2) 地方、区域等
22. B (2 分)
23. (1) 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 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 分)
(2)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 或一天天地) 进步,那就会每天 ( 或一天天地) 退步。 (2分)
24. 共同之处:淤要勤勉好学,于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 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 ( 共 2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意近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8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⑵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
⑶卒获有所闻 卒:
⑷腰白玉之环 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 。
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4分)
从第①段来看,作者幼时因“嗜学”“假书”“计日以还”,其最终结果是“ ”; “加冠”后,不远百里、 ,从而有所收获。第②段叙述了求师路途中 的.情景和生活上 的艰难。
参考答案:
1.⑴向 ⑵他们 ⑶ 最终 ⑷腰间挂着
2.我站着陪侍在老师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3.遍观群书 恭敬从师(或虚心求教等) 艰难(或顶风冒雪之类) 衣食(或吃穿等)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9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人名)。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援疑质理( )
3.本文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举出一例,并对这一例作简要评析,理解其表达效果。
4.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能增加人的才能,你认为文中作者“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归纳。(答出两点即可)
5.作者“卒获有所闻”,皆缘于其“勤”。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得一点谈一谈,在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借 (2)提出;询问
2.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的粗袍破衣作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的.道理。
3.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也可由其他答法)
4.作者“卒获有所闻”,皆缘于其“勤”。作者克服了家贫的困难,亲手抄书;凭借超人的耐性,立足叩问;战胜了恶劣环境,从师而学;不与同舍生攀比,生活节俭。当今优越的生活更容易使人不求进取,作者勤学的精神,在当今的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更有着积极地借鉴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翻译下面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更加 借
2、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
3、跑 稍微(诚实守信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1
送东阳马生序(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1) 负箧曳屣( ) (2) 皲裂(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 无以致书以观( ) (2) 腰白玉之环(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 弗之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xǐ②jūn
小题1:①致:得到 ②腰:腰佩
小题1:①不放松抄书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小题1:将“同舍生”的奢华衣饰与“我”的贫困生活作对比,突显“我”不慕奢华物质生活,满足于求知学习的精神乐趣,表现“我”在贫困条件下读书的平静与安定。
略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2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援疑质理(2)或遇其叱咄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0.(1)引、提出(2)训斥,呵责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加冠”“道”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1分。
12.D评分说明:(2分)
13.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评分说明:(2分)环境描写1分,作用1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3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后面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3.翻译句子。
(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5.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
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走:跑 援:引提出 率:终于
2.A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5.“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夯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温袍敝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依次从_______、住、食;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
3.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行(走)衣(穿)艰苦(艰难)以中有足乐者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
【小题1】解释划线词。
① 录毕,走送之(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小题2】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j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
【小题3】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答案
【小题1】①( 跑) ②( 通“披”,意为“穿”)③(越发,更加)④(交游,结交)
【小题2】B
【小题3】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小题4】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的古今异义和字词的活用,“走”“与游”与现代含义是不同的.,“走”古义为“跑”,“游”为“交往”。“被”是通假字,通“披”。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所学课文比较熟悉。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古今异义和字词的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小题2】
试题分析:B句“益慕圣贤之道”,“慕”是动词谓语,“圣贤之道”是“慕”的内容,是宾语,不能拆读。应该是“益/慕圣贤之道”。
考点:古文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关键字词的意思,“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盖”:大凡;“勤”:勤奋;“艰”:艰苦。
考点:文言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把文章的内容先大致理解,了解语境,再思考句子中字词的意思。学习时,要多积累文言字词方面的知识,要所有积累。
【小题4】
试题分析:选从文中找到作者的行为活动,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再压缩成四个字。
考点:文意理解,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内容熟悉,此问题老师重点讲解过,学生凭记忆作答即可。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05-29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0-16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6篇09-2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5篇11-2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0篇07-2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合集九篇09-1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汇总6篇11-1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锦集五篇09-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集合7篇09-29
精选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