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24-01-11 15:28:0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2

  我校为杭城唯一的一所省级城镇示范初中,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坚持科研兴校,是省科研兴校两百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课改实验学校。本次课改在市、区、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于起步早,措施有力,一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具体做法:

  1、成立课改小组,由校长担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

  2、上下一致,统一思想,以改革促发展。

  3、进行师资培训。学校特邀国家新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来校指导,对有关教师进行辅导。区教研室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并常常来校指导。

  4、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课改实验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和相应措施。

  5、学校专门创办新课程论坛与新课程期刊《荷韵》。我校成立新课程论坛,每一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以书面形式提出一个月以来的实践所得和困惑,并提出后阶段的措施计划,由学校领导进行点评。同时创办期刊《荷韵》,由课改动向、课改体会、课改校园新闻等部分组成,各学科组每半学期推出一期。

  二、课改主要收获

  1、较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出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以能力发展为本位,教学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发展。

  2、能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掌握知识的终极指向是发展能力,而发展了能力是为了更进一步地继续学习。它们是并行不悖的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不到和谐发展。所以出现了词汇学了不少,却不会表达与交流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根据课改精神,教师主动创设学习语言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并参与英语交际对话的兴趣,把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语言实际环境中去,最终转化成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在学校的部署下,我们组织了英语寒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一)“发现身边的英语”;(二)“发现身边的英语错误”。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高涨,他们学会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为自己能发现身边的英语错误感到欣喜。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体验式、发现式学习。另外,我们还布置“听听你自己的声音”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来录制磁带,可以是课内的、课外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合作的;并给学生两个书面写作练习的参考题目:“我最喜欢的运动”、“一次有趣的实验或经历”,也可以自己定题目,文章的数量弹性,鼓励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借助字典、图书馆、网络等媒体,这样,既有学科渗透,又有生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策略。

  3、坚定贯彻任务型语言教学思想

  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正尝试进行五步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语言的“学得”与“习得”思想。我们的课时安排以单元主话题为主线,结合语言知识编出主话题下的子话题。每一堂课完成一到两个子任务,后一堂课是对前一堂课子任务的的提升和扩展,因此,一个单元的课均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设计的任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起到巩固语言知识,深化教学目标,强化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授课的含金量的高低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课堂授课技巧是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讲和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讲是练的前提,练是讲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讲和练的比例关系,找到二者的“黄金分割点”,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初中教学改革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工作总结11-23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11-03

初中导师工作总结11-18

初中班级工作总结03-15

初中数学工作总结05-30

初中体育工作总结11-17

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总结05-07

初中教导处工作总结04-15

初中教务处工作总结05-18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