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21 18:3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转自数 学吧 )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272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个字、1000根小棒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千字文》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万以内的连加法,为后面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把连加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理念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情景、协商、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教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你的学习用具中你最喜欢什么?学生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回答,肯定有的同学会说喜欢书,我就顺势说道:书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同学们都有好多工具书和课外读物,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却没钱买书,他们也多么希望有几本课外读物啊!大家有好办法满足他们的心愿吗?学生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说给他们捐书,这时我继续说:正好有两所小学和我们想的一样,大家看用电脑出示统计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环节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察,问学生:从老师提供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独立观察,发展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3、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先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时,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完成试一试。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环节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75页1题,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进行新知的巩固。

  2、应用练习。75页2题,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延伸练习。利用原型的启发,突破原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外延。48+( )+567 =813 ( )+450+340=1000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原则,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新知的内化,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指的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哪些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哪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哪些知识的基础,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作用,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等。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3、教材处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顺序调整和补充,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教材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容易接受、融会贯通,体现教师熟悉教材的程度,把握教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要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以及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通过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转变教师角色,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说学法

  通过创设买洗衣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并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创设练习情景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有趣、饱满、灵动,具有深度,富有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回家做一个家庭 调查,你们都调查了吗?(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表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首先出示课件1.2:小刚踢球回家,看见奶奶在很费力地洗衣服,对奶奶说:奶奶太辛苦了,咱家买台洗衣机吧!以及小刚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爸爸每月寄回586元,妈妈每月寄回412元)。

  要求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提炼出从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在本环节中首先展示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数学信息显而易见,既快速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重点解决:爸爸妈妈一共寄回多少元?

  然后进行估算。

  本处体现问题性。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接着边出示课件边提出问题:小明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月的生活费是780元,(在此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活费),估计一下,去掉生活费还剩多少钱呢?交待学生去掉生活费还剩下得钱也就是节余。

  在这一部分我又设计了一次估算,计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估算之后学生心里已经知道大约剩的钱数,然后再要求学生实际计算并指名到黑板前演示。

  根据学生的板书,要求全班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它与我们前两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板书是学生自己生成的,根据板书再总结,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既引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脑这一过程,深刻体会本节重点。即脱式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注意是否有进位或退位。不论用竖式还是脱式,我们都要细心计算,规范书写。

  继续看课件,边看边提出问题

  对于小刚家余下的钱他们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奶奶每天操持家务非常辛劳,所以他们准备把节余下来的钱攒起来买一台620元的洗衣机。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同时这又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时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做管家,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阶段。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讨论之后可能会生成如:

  生1:218+218=436 620-436=184 攒3个月

  生2: 218+218=436 436+218=654 攒3个月

  生3:620-218=402 402-218=184 攒3个月这三种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做自己家的管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有困难的同学请老师帮忙。

  本环节旨在巩固本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了如何进行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那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自由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确定位置》是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十单元的内容。这是“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关“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主要教学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本单元有三方面内容:一、确定位置;二、认识东南西北;三、认识平面图。本节课所说的是第一部分“确定位置”。主要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教材在安排这节课内容时首先呈现一幅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做操图,标注出两只小动物的所在位置,这既是示范物体所在位置的描述方法,又明确观察的方位,为下面回答问题统一观察方位。接下来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座位,说说小动物的房间号,在书架上找书,到电影院找座位等。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真正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安排这节课内容时,还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两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经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寻找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确定位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座位票、几排或几组的标志牌,以及磁性黑板及贴片等。

  二、说教法1、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为本课教学服务。

  2、结合例题进行典型示范。结合例题学习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排列的规律,根据例题标注,进行典型引路,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3、充分组织好学生活动。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境,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同时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1、实践探索。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此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本课虽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也应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先让学生亲自实践,再组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打算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初步体验,激发情趣。

  (二)深入探究,体会领悟。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第一环节:初步体验,激发情趣。打算事先放好标志牌(第几排)让学生排在教室两边,凭票重新找座位。设计这样几步:1、介绍第几排第几个。简要讲述,并指认几个座位进行提问。2、学生凭票找座位。坐好后多提问如:谁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谁知道?×××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请每个同学找到你最要好的朋友,看他坐在第几排第几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3、导入并板书课题;4、练习:①师报第几排第几个,让这个位置上的学生起立。②电脑出示例题中小动物们做操的图景。提问某动物的位置,请每个同学选两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站在第几排第几个。引导学生关注例题标注,作为典型示范。

  这样设计,从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后,再把书上的例题作为练习让学生来完成,这样使学生把在现实的情境中掌握的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会学得轻松而又扎实。

  第二环节:深入探究,体会领悟。打算安排这样几步:1、介绍第几组第几个;2、练习: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位置……(同上述第一大环节的提问差不多);3、延伸:将位置用不同方式表述,即×××在第几排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并且提问:除了这两种说法,还能怎么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如倒数第几排第几个,×××的后一排第几个,第几组倒数第几个等)。

  这样设计,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已不是太难。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换成“第几组第几个”介绍自己的位置,既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也能有效地巩固这部分知识。提出“还能怎样说”这个很有数学思考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灵活运用。设计这样几步进行练习:1、“拜访好朋友”。从小动物们做完操回宿舍楼休息,过渡到做“想想做做”第1题,电脑出示左图景,让学生合作:A、一生说动物名称,一生说住第几层第几号;B、一生说第几层第几号,一生说动物名称。2、“助人为乐”。设计并出示情景:小白兔迷路,帮忙送它回家……3、“到图书馆借书”。做“想想做做”第1题的右图(电脑出示),找《新华词典》或其他书。4、“帮朋友找座位”。(电脑出示情境)关于电影院位置的特殊安排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问:一次看电影,小华的票是3排7座,小红的票是3排8座,他们是坐在一起吗?5、“你说我贴”做“想想做做”第3题。以小组合作共同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按要求贴图片,如:在第×排第×个贴××。一个组上黑板贴,其他组贴在纸上展示,组内分工合作。

  这样设计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用途,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最后一道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既让学生动口,又让学生动手,有动有静,有张有弛。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总结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合作情况等,让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5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6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这是主题图所涉及到的关于锐角与钝角的概念。接下来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3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三个角大小不同.最后,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做一做.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折纸有做活动角的,还有用铅笔搭出来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

  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

  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

  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角(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四)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感知角

  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过凤凰山主题乐园啊?

  师:孙老师去过。今天孙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怎么样?

  出示主题图

  师:看多棒的游乐场啊!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啊?

  师:其实在这个游乐园里啊还藏着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师出示找到的一个角,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角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

  师:你还能找到“角”吗?

  (创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温旧导新)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一一出现学生找到的角。(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的角!如果把这些角放在一起,你会分类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这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请选个代表说理由。

  1、生分类,师巡回指导

  2、学生反馈(有2种分法,一种是按照是否是直角来分的;另一种是按照直角的大小,分成比直角大或小三类)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啊?

  (当学生只有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老师这样引导)

  师:第一种分法是以直角为标准,把直角的分为一类,,不是直角的分为另一类,这种分类方法不错,但是显得有点粗糙。能不能将不是直角的这一类再分的细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分法)

  师:看这一组比刚才就显得详细多了,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

  (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同意这类分法吗?

  真棒!你们想的跟数学家们一样,他们也把这样大大小小的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边说边画角)

  师:你认为这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数学家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师:那这一类的角呢?

  师:这样的一类叫做钝角(指着比直角大的角),钝角他比直角大。这就是角的三兄弟。

  (这一环节选取各种的角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让他们自主探索,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课内容—锐角和钝角)

  4、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

  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角的三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吧。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角,先表示一个直角,再表示一个锐角。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啊?(张口变得小一点)

  师:你们变得锐角都是一样的吗?(锐角有无数个)

  师:现在仍旧用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在此基础上表示一个钝角,

  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啊?

  你能变几个钝角啊?

  师:你发现了什么啊?

  结论: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直角张口越小,就是锐角。

  师:那你能用一个符号表示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吗?(锐角〈直角〈钝角〉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快速判断(练习九的第二题

  (2)找生活中的角

  1、师:谢谢大家的礼物,今天我的收获真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角吧.这是乐乐的一天的生活片段,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找找哪里有角?是什么角?(出示练习九的1的四幅图)

  (内容大致这样:乐乐起床穿衣服----上体育课跳高-------下午放学回家在爬楼梯,把衣服撕破了——帮妈妈买剪刀,要补衣服)

  2、找教室中的角

  师:那你能找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吗?找到的小朋友请站到有角的地方去。

  生反馈

  (3)制作小礼物

  师:今天孙老师为小朋友们当导游,让大家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而且还增长了见识,是不是该送份礼物给孙老师啊?

  师:孙老师要大家亲身制作的礼物。愿意吗?

  1、出示制作要求: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制作材料:小棒6根,直尺4把,各种三角板共8个,图钉2个,彩纸2张,硬纸条4根)

  师:做礼物时,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出纸袋里的学具或别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可以折角动手做角,也可以画角,用三角板拼角.请组长记录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又好啊?

  2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有的用的方法很巧妙.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完成的礼物吧!

  3 展示作品,把相应的作品贴与黑板上

  师:刚才通过动手操作,老师发现小朋友已经会用不同方法展示了,老师很喜欢这么多精美的礼物.

  师:看到小朋友们做的那么起劲,老师也手痒画了一个角,你认为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创造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四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角,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啊?

  师: 角在美术中也有妙用!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

  让学生欣赏简笔画。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1.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篇

2.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汇编五篇

3.数学说课稿初中范文合集八篇

4.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5.【推荐】数学说课稿合集六篇

6.【精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7.左右数学说课稿

8.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