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0 18:33: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集锦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说课稿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愿意当好值日生,以当好值日生为荣。

  2、以学生最熟悉的班主任、同学为切入口,由为班级争荣誉到当好值日生,再到为班级管理建设出力,并愿意当好值日生,以当好值日生为荣,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行为与习惯

  1、认真做值日,按值日的要求完成值日生的任务。

  2、认真做值日,明确“当好值日生”必须要自我约束、监督大家、服务班级。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

  2、知道值日生的任务和做值日的顺序。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活动归纳值日生的工作职责,尝试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体验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能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教室每天都要清扫,每个学生每周都要参加值日劳动。这既是为集体服务,为大家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明确“当好值日生”必须要自我约束、监督大家、服务班级,以当好值日生为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今天我值日》是粤教版教材中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劳动真光荣》中的一个话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班级生活出发,认识和了解班集体,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学习这课时,学习已有几个月做值日的体验,他们对值日的步骤,值日中各项劳动的要求等,已有了初步了解。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明确当好值日生的意义,端正对值日劳动认识的态度上。

  说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职责,并尝试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充分的事例让学生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值日生的工作职责,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今天我值日》是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8课课程标准“劳动真光荣”德育目标的教学内容“在学校要当好值日生”和基本要求中“能认真、按要求做值日生”而设置的。从学生的认知程度上看,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做值日,更不会合作做好值日。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独生子女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与人合作、交往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够。经观察发现,打扫教室卫生时有这样四种表现:第一种人,不会做,早就整理好书包、背着书包看着、等着;第二种人,不想做,认为这是老师的事,或者等着家长做;第三种人,不会和同学合作做,东碰碰,西抓抓,“小猫钓鱼”似的;第四种人,边做边玩,不认真做,更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责任心。

  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都很积极进取,特别喜欢当小干部,都很乐意为班级争荣誉,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明确“当好值日生”必须要自我约束、监督大家、服务班级,以当好值日生为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针对各班学生,广泛搜集学生做值日的具体表现(表现好的事例和出现的问题两者兼顾),短片中人物值日的过程就是学生平时所做的事情,出现的问题也是学生容易出现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谈。

  2、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个案,将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当好值日生”必须要自我约束、监督大家、服务班级,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值日职责,帮助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值日内容和职责时,若让学生自由讨论会出现杂乱、混淆的现象,因此要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则可选择一项值日任务来进行点评,再让学生分组总结,效果会较好一些。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遵循“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感受”的教学理念,既考虑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泉”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采用了讨论交流、表演、图片欣赏等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生活中选取事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学应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表扬班里值日做得好的同学,请他们介绍经验,为大家树立榜样;一方面结合值日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这样做怎么不对,为什么不对。进而使学生明确:当一个值日生,不但要学会怎样做值日,而且还需要有责任心,从而在学习当中体会到:做每一样事都要认真,不能马虎、敷衍,做完还要认真检查,看看是否合乎要求,让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的事。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值日要做哪些事情?”感受值日光荣及责任。

  第一个环节:“做好值日”要做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在温馨整洁的教室,第二组是脏乱的教室。)用“温馨的班级图片”与“脏乱的班级图片”对比导入新课,并通过讨论问题,结合班级值日的现状,让学生感受“值日生”在班级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值日生是老师的小帮手,让学生知道当值日生是很光荣的,初步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班级中值日要做哪些事情?(扫地,摆桌椅,擦黑板,清理讲台,拖地,倒垃圾,公共区,整理好窗帘,关灯关门)此活动再现了学生的值日场景,并将课堂上所理解的值日职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本组做清洁的分工合作和对其他小组任务人物完成情况的评价,在实践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填写值日分工表和表演过程中已经自然而然的体现了分工合作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技能。

  第二个环节:“再现生活”引导学生从课堂交流活动再拓展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去。

  情景再现,课件播放短片:丽丽值日的一天。短片中包含丽丽提前到校、做清洁、擦黑板、关门、关灯、收拾图书角六组镜头,其中做清洁、关电灯、关窗三处是做得不正确的。此活动环节用“火眼金睛”找错误的方式,让学生从短片中找问题,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短片中丽丽值日的过程就是学生平时所做的事情,丽丽出现的问题也是学生容易出现的,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谈。从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自己体会到当值日生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责任”一词的含义,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值日我能做好”让学生感受到值日要团结协作。

  第一个环节:讨论值日分工与合作。

  课件显示小问号,老师提出任务要求:以做清洁为主题,各小组讨论做清洁的步骤及分工,并完成清洁分工表。(可根据小组人数调整清洁分工表的项目,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各组根据分工表演做清洁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表演过程,从做清洁的顺序、动作、分工进行点评,并颁发绿色“合作”星。 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和表演中,把制定好的方案在黑板上展示,让学生明白值日如何做,让学生明确值日生要有明确的分工,还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好值日的任务。此活动再现了学生的值日场景,并将课堂上所理解的值日职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本组做清洁的分工合作和对其他小组任务人物完成情况的评价,在实践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填写值日分工表和表演过程中已经自然而然的体现了分工合作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技能。

  第二个环节:“读一读”提高学生兴趣。

  《值日歌》课件显示儿歌,配音乐,学生拍手齐读儿歌。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以前倍受家长、亲人等的百般呵护,自小娇生惯养,所以集体卫生意识淡薄,有纸屑、果皮等垃圾乱抛、乱扔的陋习;虽多数小朋友已有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体验,但他们不再有保育老师,打扫卫生的步骤及其要求还不甚了解,很多小朋友不会正确地打扫卫生,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自己打扫卫生,学生更不知道值日生的一些具体职责。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将值日生的工作职责概括出来,使一年级的学生能清晰明了的记住值日职责,强化了学生的值日意识,也是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导和概括。教师总结时抛出下节课的话题,是对教学重点的一个拓展,让学生课后时间学会思考问题,搜集资料,也是学习方法的实践。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我们爱劳动”让学生知道值日生的一些具体职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第一个环节:情景再现,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一封电子邮件,讲述小明的心事。课件出示电子邮件,教师读出信件。(信件内容为:老师,我很想当值日生。我们班是全班同学轮换当值日生,昨天终于轮到我了,我很得意的当了一天值日生。可是今天同学们就向老师告状,说不能让我当值日生,还说我不合格。我该怎么办呢?)分小组讨论,各小组总结小明当值日生存在的问题。指名学生交流,提出要当合格的值日生要学会自我约束,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当值日生还有自我约束的要求,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设计此活动时选择用虚拟的人物塑造反面典型事例,将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各种表现都集中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找他人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问题,更加明确了当值日生的基本要求是自我约束。

  第二个环节:判断对错,明确职责。

  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放学后也要值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学生表演44页小故事《小动物们值日》。)同学们都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同学们光知道自己怎么做还不够,还要知道别人做得对不对。出示课本44页判断对错: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他们的做法对吗?从而总结值日是我们大家的事,要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认真负责。将学生当值日生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呈现,每个组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形式,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为学生解决集体交往中的问题提供平台。而且这些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这个问题说的是不是自己?以后我会怎样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在悄无声息的教育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们自我教育、互相沟通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拓展活动,内化品德教育。

  通过“今天我值日”这一话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知道了值日生是老师的小帮手,是很光荣的一个任务。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有责任当好值日生,还明白了做值日需要分工合作、认真仔细。当然,在我们值日过程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该怎样面对和解决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你在做值日时碰到的难题,写在纸上。让全班同学开动脑筋,分工合作,解决了许多同学们在值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分组设计的丰富多彩的《值日承诺书》,注意文字简洁。也让学生们明白了,要当值日生,首先要能自我约束。要当好值日生,要能一视同仁,监督他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班级服务。让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心中有集体,轮流当好值日生,把班级建设的更美、更好、更温馨。分组设计《值日承诺书》体现了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也让学生在听、看、写、说的学习过程中将值日的要求记在心中,从而达到品德内化的要求,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拓展活动的设计更让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看图学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初步懂得如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这篇课文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识字量大大提高,基本上能读通课文,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又喜欢朗读。因此,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达到教学目标。

  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上,认字写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归纳识字方法。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3、头饰。

  说教学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归疑。先用课件展示小蝌蚪,接着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朗读、画简笔画、表演、讨论等各种形式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最后强调青蛙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外收集有关青蛙怎样捉害虫的资料,告诉学生要保护好青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灰、迎”8个生字,会写“条、变”6个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巩固识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识字、朗读感悟法为主,以画简笔画、表演为辅。小组合作,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朗读,边读边画,化抽象为具体;戴头饰表演,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小蝌蚪,了解蝌蚪的样子。问:它们的妈妈是谁?指名读课题,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课题。质疑,老师归纳出3个问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后,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质疑中所归纳的问题正是教学目标中要完成的任务。这时学生想解决这些问题,学习的兴趣由此激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解决这些问题。

  二、图文对照,读通课文

  1、引导孩子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没有拼音的课文要怎么读。(看图猜一猜再读,猜不出来的和同学一起猜,也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幅图。(告诉孩子一幅画对应一段文字,读课文时,可以看一幅画,读一段文字。这样慢慢地一段一段往下读)

  4、自由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

  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感悟青蛙的变化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发生变化的地方做记号。

  2、交流反馈。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后腿。”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长成了青蛙。”

  “不知什么上时候,尾巴已经不见了。”

  3、齐读课文。

  在书上画线,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小组合作识字,提示识字方法。

  2、抽读生字卡片。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写字,强调:“条”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5、学生独立写字,老师巡视。写得好的盖红花。

  小组合作,会读的做小老师,学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盖红花,起着激励作用。

  五、小结

  1、读课文的方法。

  2、青蛙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按青蛙变化的顺序在()里编上序号。

  3、认字写字。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参加下一节课配音演员选拔赛。

  2、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引出小蝌蚪,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的?

  (出示)池塘里有几只()、()、()的小蝌蚪。

  3 、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你们听!

  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丁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朋友有困难,我们得顶力相助,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妈妈吧!

  3、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他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4、我们先看看小蝌蚪怎样向鲤鱼妈妈打听妈妈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交流。

  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5、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怎么样是“迎”?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小蝌蚪为什么迎上去?他的心情怎样?(急切)用急切的语气读小蝌蚪的话。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

  6、齐读第二段(鲤鱼妈妈的话应亲切、热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出示)

  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2、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怎么向乌龟打听妈妈?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

  3、学生表演,评议。

  4、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心情怎样(急切而又高兴的)?

  练习读小蝌蚪的话。

  他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

  5、读乌龟的话。你从乌龟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大眼睛、绿衣服)

  6、齐读这第三段。(乌龟的话亲切而温和)

  四、小结,学习第四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他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为什么这次肯定青蛙就是他的妈妈呢?

  2、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谁对呢?

  3、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正在捉小飞虫。

  哪一句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句话。

  4、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5、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6、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7、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服,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

  8、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9、看图,这时的小蝌蚪变得怎样了?(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这时,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了。

  10、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11、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表演能力和朗读水平,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五、总结:

  1、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看图填一填吗?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

  3、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六、作业:

  课后作业: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本课总结

  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得到了训练,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我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4、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个道理。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易进入情境,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

  2、不利因素: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上课”观念还没有形成。他们基本是凭着兴趣上课的。因此,可能会给本节课带来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围绕这一理念,教学中我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形象思维等特点,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动作表演、想象体验等方法为主,采用评价法为辅。

  四、说学法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习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环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青蛙的话时,主要采用了评价修正法,及时有效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和提高的作用,通过评价来鼓舞学生的朗读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角色迁移、加深体验(学习4—10自然段)青蛙看海说课稿 相关内容:《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南京市“玉兰杯”赛课——凤凰花园城小学章婧《乡下孩子》教学实录《夕阳真美》教学设计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专心致志》教学设计之二(北师版下册教案)小鹰学飞教案《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在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读和演的兴趣。)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分角色练读、演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他们自由地倾吐创意的想法激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幸福地体验心灵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习11、12自然段)

  这个环节同样是个难点。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朗读几遍11自然段的实践活动,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说:“ ”

  松鼠说:“ ”

  (设计意图:这里我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习。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教材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六)、结合生活,课外拓展。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练习,咱们写着写着,累了,怎么办?(指名说)

  (七)作业

  1、把对话部分读熟,找小伙伴演一演。

  2、课后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和作业第2题体现了开放性、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有机会拓展到了课外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六、说板书

  青蛙看海

  山简笔画 成功

  水简笔画 自信

说课稿 篇4

  根据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基础,结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顺序介绍的典范性和文质兼美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了《月亮湾》的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生字教学从而能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 ?? ?? ?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课文。

  2.借助生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插图的观察,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从阅读中积累词语,让学生认识“湾”、“绕”、“缓”等5个生字,为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打好基础。

  3.利用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文中优美的插图以及预设的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感受月亮湾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月亮湾

  在“湾”字上加三上拼音,提醒小朋友是前鼻音,大家齐读课题,教师进一步解释,:这个“湾”的本来意思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这样学生对课文题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愿意提一些如“‘月亮湾’在哪儿,‘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叫‘月亮湾’”之类的问题。

  这时老师在肯定小朋友积极动脑之后,我又带学生走进第二个环节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听完之后,教师提问‘月亮湾’多美呀,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将学生引进生字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三,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为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设置了许多障碍,因此我注重生字教学,采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出音节的重点读音,生字结构偏旁的巩固,生字的扩词等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生字词。为学生接下来的理解感悟课文打好良好的基础。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课时我只安排学会5个生字“湾”、“绕”、“缓”、“映”、“像”,由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其中的“绕”、“缓”“湾””像”的书写。

  第四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已理解的生字词再美美的感悟课文、感受月亮湾美丽的风景并进一步疏通语句,让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这样为下节课理解和背诵课文奠定了基础,

  第五环节是作业抄写所学的生字词

  这是我的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请专家领导和老师读多提宝贵意见,多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乡在变化”中的第二节“生活的变化”。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书中选取了多幅图片来彰显生活的变化,意图透过人们的衣食住行来反映人们的生活变化,进一步了解家乡,体会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面”是指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儿童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我将本次活动设计为由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到课堂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活动,今天所说的是课堂教学部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着温馨与幸福。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很好的思考过生活的变化,感受不到过去的艰辛与困苦,因此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谢。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鉴于以上的分析,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桥梁确立本课的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珍惜今天的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人民生活各方面的突出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幸福与温馨。

  四、教法、学法:

  课标中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期,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适于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采用互动教学、直观教学。

  突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生活导入,调动体验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近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细心观察的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相比变化就更大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从中引出课题,教师板书:生活的变化。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科书56~59页内容,学生可自己阅读,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同时向学生

  提出问题:“想一想,书中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读书后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初步感知到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转入课堂。

  第二环节:交流体验,引起共鸣

  这—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一、交流资料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书中家乡发生的变化,那我们的家乡人民生活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课前老师请同学自由结组收集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资料。”教师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交流整理资料后分组汇报,学生可能会结合照片、故事、统计图、统计表等进行汇报。对学生有价值、有特点的资料教师予以展示,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随机以概括,出示图片讲解:过去的服装,款式陈旧,颜色单一,人们都穿一样的衣服,现在的服装,款式新颖,颜色鲜艳,面料考究;爷爷奶奶小时候只能吃到窝头、玉米饼和简单的蔬菜,就是这样有时还吃不饱。爸爸妈妈小时候虽然能吃饱,但食物的种类还是比较单一。现在水果、蔬菜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什么,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同时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过去的住房,低矮,阴暗,窄小,不方便。现在高楼林立宽敞明亮,既舒适又方便,过去人们出行路不平,靠步行,马车或自行车。现在道路平坦,车的种类繁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这一层次的设计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结合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二、交流问题

  在各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提问:“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呢?”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说环境的污染,资源浪费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活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随之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去注意,去避免,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去创造、去发骨、去改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交流收获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访问、交流、汇报,从课外到课内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家乡生活的变化已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请学生来谈收获,谈体会,学生可能会说:过去生活艰辛,今天生活幸福,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也可能会说爷爷奶奶小时候吃不饱,我要把好吃的留给他们,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还可能会说要好好学习把家乡、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三环节:演演说说,以情促行

  请学生自由结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能会用各种方式如:小品、快板、歌曲,时装表演等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表演后教师小结:“通过调查、交流,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热爱之情,相信这份爱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作能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才华展示将整个活动拉向高潮。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把学生带入一个渴望努力、渴望实践,争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无限遐想之中,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

  第四环节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请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家乡人民生活变化》的展板,在校园中展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感受家乡生活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上学期)美术活动《夏天的服装》,下面我将从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结果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目标

  夏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夏的气息,大班组也随着夏天的来临开展了《夏天到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夏天美丽的大自然。女孩子们都穿起了漂亮的花裙子,男孩子都穿起了多彩的短袖短裤等等。我抓住这一季节的服饰特征,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设计了大班手工活动《夏天的服装》,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夏天的衣服,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通过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夏季服装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大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我确定了以下三条具体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夏季服装的美。

  这点让幼儿通过活动体验了审美愉悦,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属于自发地发现而缺乏自觉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感受夏季服装的美,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观察自觉地发现美的能力。

  2、会综合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夏季服装。

  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的能力已处于灵活表现阶段,在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制作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剪、黏贴、连接等多种技能对材料进行制作。

  3、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服装,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重难点:(1)重点:目标1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的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的价值取向。

  (2)难点: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会综合利用不同材料来制作夏天的服装,这要求幼儿能通过剪、粘贴、连接、弯曲等等多种技能,这对于还没有尝试过综合材料制作衣服经验的幼儿来说,自然是一个难点。

  二、说内容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夏季服装的美,并会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夏天的服装,并进行时装表演,展示作品,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纲要》的精神来看: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所以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它们的美,并给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的自由,并提供宽松的环境条件、和谐的氛围。用时装表演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并且使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

  从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的目标来看:能综合使用各种材料制作作品,是适合大班幼儿的手工活动。

  从幼儿的经验和水平来看: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已处于灵活表现阶段,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已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且我班的幼儿在中班段已有利用教师加工成半成品的材料再加工制作作品的经验。

  从幼儿发展的关联性来看:小班段和中班段阶段我班幼儿已经掌握了折、剪、粘贴、连接、组合等基本手工技能,这都为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服饰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的小组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服装也为今后大班独立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为其他更复杂、精细的制作做了铺垫。

  三、说方法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法:提供视频和真实的衣服让幼儿切身观察夏季服装的特点和美。幼儿缺乏发现美的自觉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发现夏季服装的特点和美。

  提问法:在教学中,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说这件衣服是夏天的衣服?”“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服装?”“怎样才能做成?”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美术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观察关于夏季儿童服装的视频,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导入主题,符合《纲要》中涉及的激发情趣、激活兴趣的要求。

  (二)感知夏季服装的特征

  一共分四个大的环节

  1.观看视频后,组织幼儿讨论夏季服装的特点。可以根据此环节对幼儿对夏季服装特点的认知情况作出初步预设。为下一环节奠定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2.请幼儿辨别出夏季的服装,并说出理由,强化幼儿对夏季服装特征的认知和夏季服装美的感受。给幼儿提供各种季节的衣服,请他们辨别夏季服装,并说明理由,很直观的检验了幼儿对夏季服装特征的认知能力。通过追问,引导幼儿自觉的发现感受夏季服装的美。这个环节着重实现了目标一。并且实现了目标三中的“提高审美经验”的内容。

  3.教师设置问题:我今天身上穿的长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请幼儿讨论并说出理由。幼儿存在只有短袖的衣服才是夏天的衣服的认知,因此这个环节修正了这个错误的概念。

  4.教师小结。

  (三)设计夏季服装

  一共分三个大的环节

  1.师幼共同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夏季的服装。由于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之前幼儿还没有尝试过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服装的经验,因此此环节要通过提问法和讨论谈话法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知识经验帮助,为接下来的操作奠定基础。

  2.幼儿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这个操作环节提供给了幼儿自由表达创作的机会,实现了活动目标二和活动目标三中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这点。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夏季服装。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

  (四)小小时装秀

  这个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并且集中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了目标三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点。

  (五)活动延伸

  课后师幼共同进一步装饰、美化课堂上制作的服装,再将其在主题墙上展示,融入“夏天到了”的主题活动中。此环节对制作后的服装进一步加以美化、装饰,提高了制作精美度的要求,为今后更复杂的综合材料制作活动做了铺垫。并且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结合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五、说结果

  对活动结果的预测

  刚进入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小班段和中班段已有了一定的手工操作技能和认知经验水平,预计通过制作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帮助和指导,幼儿能制作出夏天衣服,但是可能成品比较粗糙,这就需要延伸活动的师幼共同进行修正、装饰,使其更精美。

  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策略:

  1.如果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可能通过观看视频就能很好的概括出夏天衣服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略第二环节中的第二个小环节。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设计夏季的服装时,其中的两个问题“可以设计成怎么样的服装?”“怎么样做才能完成?”,幼儿的回答可能比较脱离实际,或者是以他们实际水平做不到的。这时应该通过追问,做适时的引导,调整成符合幼儿实际操作水平的方法。

  3.幼儿设计制作是自由选择材料,有可能出现“追风看样”都选择一样的材料,或者是不根据自己的想法,看哪种材料好看就选择哪种材料。此时应该积极引导,利用幼儿对教师崇拜的心理,利用语言的作用,让幼儿多种选择,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有特色的夏天的服装。

  4.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能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发现,给予指导和帮助。

  5.如果操作过程时间比较长,那么时装秀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另外找时间进行。

  以上是我对《夏天的服装》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其中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 “比的应用”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教学过程:

  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探究。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实施过程见教学设计。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深化比的意义,接下来我是这样安排的:

  (1)比速度。

  想一想:要比较马拉松选手和骑车人谁快,比什么呢?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40÷2=20(千米)

  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

  (2)比价格。

  (出示“比价格”情境图)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

  (3)此时再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长方形的长与宽,比速度、比价格中引出比的概念。以及教学生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读法和写法。

  “知识迁移”是数学上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我是这样处理的:由学生自主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学生就会脱口而出了。

  建立模式,寻找规律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请你思考:如果相除的两个数一个是a,一个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写出来吗?学生很容易得出:a/b=a÷b=a :b(b≠0)

  为了及时反馈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掌握情况,我安排了课前搜集比,让学生汇报、交流。

  (1)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 :178厘米。

  (2)我有1支钢笔,3支圆珠笔。我的钢笔数量和铅笔数量的比是1 :3。

  (3)我们小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2。

  ……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归纳一气呵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的第四部分是课外延伸。

  小知识。(课件)

  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区分数学上的比——“相差关系”和“倍比关系”各类比赛中的比只是一种计分形式。

  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四、板书设计说明。

  最后讲一讲我的板书:简洁清晰、重点突出。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秋季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设计这一课让幼儿懂得怎样预防感冒,了解预防感冒的基本小知识,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希望幼儿学习之后,更懂得讲卫生,爱清洁,多锻炼身体等,让感冒远离自己。

  二、说教法

  这一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法、启发提问法、讨论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来让幼儿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另外,这一课呢,对幼儿来说,有点枯燥,于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又设计上一则小猪嘟嘟因为不讲卫生等而患上流感的童话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让幼儿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

  三、说学法

  要求幼儿采用讨论法、表演法、互动法来学习这一课,在这一课中要注意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孩子在活动中积极讨论、发言、总结,以真正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是从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来设计的。

  我设计的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有四个:

  1、通过学习这一课,让幼儿知道感冒后身体很不舒服。

  2、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了解基本的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4、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这节课的活动难点是:怎样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这节课的活动准备是:

  1、几张感冒和如何预防感冒和洗手的幻灯图片。

  2、故事磁带《小猪嘟嘟》(小猪嘟嘟患感冒的故事。)

  3、课前了解家人感冒时的症状。

  这节课的活动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知道感冒后的感受。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知道人为什么会感冒。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懂得怎样预防感冒。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总结并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

  并且为了引起幼儿兴趣,我先让幼儿在《洗澡歌》的音乐伴奏下做着小律动进入活动室,并告诉幼儿,讲卫生,多运动,增强体质,可以预防感冒。然后进行第一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知道感冒的感受

  老师首先出示几幅患感冒的幻灯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人怎么了,通过观察,幼儿说出图片中的人感冒了,老师告诉幼儿,秋冬或冬春交替季节,温差较大,人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然后问幼儿自己或家人有没有感冒过,有何感受或症状,幼儿自由讨论后指名幼儿讲感冒时的感受和症状。老师再讲一下自己感冒时的感受,指出感冒后身体很不舒服,要求幼儿和自己一起小结一下感冒的症状:发烧、嗓子痛、咳嗽、打喷嚏,人很难受,还可以补充几点,有时候严重时,还会高烧不退,引起脑膜炎、鼻炎等,小朋友不能上幼儿园,大人不能上班或下地干活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感冒后身体很不舒服,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知道人为什么会感冒

  这一环节还是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发言,人为什么会感冒,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小结:不讲卫生,不爱吃饭,天气变化时不注意添加衣服都很容易感冒。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懂得怎样预防感冒,这也是这一课的主要环节,还是以幼儿讨论、互动、表演为主,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做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让幼儿通过第二环节的学习,知道感冒也是有原因的,那么这个感冒可以不可以预防呢?幼儿讨论,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认为可以预防感冒的方法,老师给予鼓励,然后师幼共同总结预防感冒的方法,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出示一种相应的预防感冒的幻灯图片,如果缺少,教师再补充几种。最后再边回放幻灯片边与幼儿小结预防感冒的方法:(1)经常开窗通风,在冬天也要这样做。(2)勤洗手讲卫生。(3)多喝开水。(4)锻炼身体。(5)及时添加衣服。(6)感冒流行时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最后教师再强调预防感冒一定要保持好这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样做无论流行什么样的感冒我们也不会怕,在这一地方再设计上《小猪嘟嘟》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猪嘟嘟患甲型流感的故事引出甲型流感这种病。

  这个地方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森林里,有一只叫嘟嘟的小猪就因为不爱讲卫生而得了一种叫甲型流感的病,怎样得的呢?现在我们听故事《小猪嘟嘟》(放录音故事),听完后要求幼儿讨论:小猪嘟嘟为什么得了感冒,引导幼儿讨论后小结:小猪嘟嘟不讲卫生,不喜欢活动,爱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像超市、游乐场等,所以流感。

【【精华】说课稿集锦8篇】相关文章:

1.【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2.【精华】说课稿四篇

3.【精华】说课稿3篇

4.【精华】说课稿4篇

5.【精华】说课稿三篇

6.【精华】说课稿8篇

7.【精华】说课稿八篇

8.【精华】说课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