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2 21:39: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10篇

说课稿 篇1

  (一)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用投影片显示:

  1、如图所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2、把学生回答的结果的不同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这些表示的结果都相等吗?

  3、指出:即完全平方和公式。

  4、模仿练习:(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填空))

  5、换元拓展

  提问:等于什么?是否可以写成?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

  (二)探求规律,巩固练习

  1、探求规律

  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

  公式变形为:(首±尾)2=首2±2×首×尾+尾2

  2、运用规律

  让学生填表

  式子首项尾项结果的中间项结果(完全平方式)

  符号系数

  (x+2y)2 (2a-5)2 (-2s+t)2 (-3x-4y)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上面的表格不难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

  3、巩固练习

  (三)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花农老万有4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29.5m,30m,27m。现老万将这4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1.5m,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四)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2)填空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4)请你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寓言两则》。

  2、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谁能把他们读一读?

  3、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小故事。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焦急、宋国、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学生读词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指导读文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范读

  3、大家注意看“焦急” 的“焦”,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

  生描红

  4、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农夫的焦急?

  5、课件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6、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把词语换进去读一读,看一看。

  课件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7、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就——(课件)天天到田边去看。

  8、这段中还有个地方表现出农夫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一起看句子:(课件出示)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9、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农夫为什么觉得它一点也没有长?

  10、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农夫的焦急心情。

  11、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就在那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它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12、同学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3、想出了办法应该很轻松才对,农夫怎么会“筋疲力尽”呢?

  14、课件出示图片: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因为他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15、看到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虽然累,但还是高兴,同学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6、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样?

  17、读第三自然段。

  18、都这么累了,农夫怎么还这么兴致勃勃的呢?

  19、 齐读这段话。

  20、农夫这么急着让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儿子,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22、 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是什么意思吗?

  四、 表演内化

  1、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啊?

  2、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1)“农夫,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2)“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吗 ?

  3、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4、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积累提升:

  1、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背诵积累:

  4、知识迁移:

  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无马也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说课稿 篇4

  教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4册第 13课 《中国杂技》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l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4册第 13课 《中国杂技》一课口 (课件) 下面, 我着重从指导思想巧理论依据、 敦学背景、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七方血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口

  (课件)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件)

  本课教学设计以体现美术课程价值为指导思想。 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 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万法, 教师搭建知识框架, 创设情景, 相互交流杂技的有关知识, 通过独立探索, 体验杂技的高难动作, 进而师生协作学习来建构对杂技人物动态的表现这一新知识的掌握, 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现意义建构。

  二、 教学背景分析 (课件)

  1. 教材分析: 本课敦学内容在全套敦材电 属于以人物为主题的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它在第一册 《画自己》、 第二册 《下雨了》、 第二册 《我的好伙伴》、 第五册《北京的庙会》、 第五册 《我们在游乐园里》 中, 起到了承_卜_启下的作用o 在本册教材以人物为主题的儿童画进型表现领域中, 拣第7课《汽车站》、第8课《大人闰小人同》、第 11课 《海洋馆》 等课形成了知识的延续, 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

  2. 学牛情况: 从认知方面讲, 学牛基本能够根据己有经验、 通过思维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体验、 观察、 探究能力o 从造型方面讲, 他们可以观察、 记忆生活中场景, 并进行描绘。 可能出现的问题: 忽略身区干的变化, 人物动态不丰

  富; 同面添加过多琐碎内容, 主体不突出。 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学生在绘同作品中的表现是与其心理相顺应的特征, 本课教学应在表现夸张、 富有个性、 生动的人物动态方而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

  3, 教学方式: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 尝试体验、 教师演示三种教学方式口

  4. 教学手段: 直观演示、 作品欣赏, 教师示范以及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口

  5. 技术准备: 水彩笔、 记号笔、 各种颜色彩纸、 教学课件等。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课件)

  知识日标: 了解杂技艺术的简单知识 u

  技能目标: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 掌握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o

  教学重点: 学习表现人物的动作变化。

  敦学难点: 如何表现生动的动态表演场而n

  四、 教学流程 (课件)

  1. 实物引入 情境导入

  相互交流 文化传承

  亲身体验 动作高难

  主线概括 解决动态

  课件演示 生动画而

  艺术实践 丰富创作

  , 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五、 教学过程 〔课件)

  具体教学过程我着重从以上七个环节来详细说明。

  1. 实物引入 情境导入

  在课的开始, 我山示 个花手绢, 并请会转的学牛到前面来试 *试, 吸引学牛的注意n 这时我问进: “请同学们凹忆一下,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演?” 引导学生记起中国杂技,并出示课题,欣赏一段转手绢杂技表演片段。

  2. 相互交流 文化传承

  学生进入杂技情景后, 我组织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组交流: 第一组交流有关杂技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组交流杂技表演项目。 并请代表汇报, 做到资源共享口 接下来由我播放有关杂技的视频资料, 从中国杂技的历史与发展、 表演项目到中国杂技在国际上的声誉和成就等方面全面介绍中闰杂技, 以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豪感口

  3. 亲身体验 动作高难

  这时, 国面停留在几组高难动作的表演上, 我便提山问题: “观看影片后, 你对哪项表演印象最深? 有何感受?” 学生无不赞叹动作的高难与危险为了能更深的体会,我要求学生可以试着模仿动作, 从而体会杂技表演的高难动作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并渗透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种勤学苦练的意志品 。

  哇, 主线概括 解决动态

  人物动态问题一直是个难此我借着这节课的好题材,着重来分析如何解决不间动态的人物画法。 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 我把复杂问题进行分解, 出主到次, 出骨架到衣着层层深入。 先是由课件出示具有代表性的杂技动作图片, 并标记人物动态主线 (也就是骨架)。 同时教师板演动态主线, 并沿着主线画出轮廓, 也就是在其上 “穿衣”, 画出动态中的杂技人物口

  5. 课件演示 牛动画面

  通过以上环节, 学牛能够直观理解动态人物的圆法, 并能够模拟画山单个人物, 儡_H如何表现牛动的杂技场面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我为学生提供多组图片, 欣赏多人组合表演杂技, 体会人物动态多样化n 及时利用课件, 在原有动态人物的基础上, 运用遮挡穿插关系, 再加一组动态人物来丰富画面。

  这时学生对人物动态有所掌握, 而服装道具是杂技表演必不可少的配件, 它的添加才能表现出杂技表演场血, 于是我组织学生欣赏图片来分析服装道具的特点, 并在老师

  板演图例上添加道具, 表现高难动作。

  6, 艺术实践 丰富创作

  在学生创作前, 我又出示了几幅同龄孩子的作品来丰富视觉, 为孩子的创作起到了标榜的作用,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线描要求开始进行创作d

  7, 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品后, 我利用幕布为背景, 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张贴己完成学生作品, 重点从人物动态。 构图饱满进行自评、 互评、 师评。 在课的延伸部分, 我用课件山示多种表现方法完成的杂技场面, 并鼓励学生课下尝试, 体验进型活动的乐趣。

  六、 教学效果评价 (课儡牛)

  学牛方面:

  1.学生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教学引导下, 了解了杂技的历史, 知道了几种杂技表演项目, 体会了杂技的难度。

  2.大部分学生会用 “主线穿衣” 的方法解决人物动态, 画而饱满, 个别学生人物表

  现简化、 呆板、 无动态。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并利用课后拓展的教师期望效应, 培养了学牛的持久学习兴趣口

  七、 敦学设计特色 (课件)

  1. 注重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实物、 视频、 图片、 亲身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巾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信息手段的运用

  本节课的人物动态是个难点,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教师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 直观形象, 将本课重难点分解, 易于学生掌握, 提高课堂

  实效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而品德与社会正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我的家乡在哪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并激发他们想了解家乡的兴趣,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画一画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基本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课程标准,结合中年级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力目标: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地位、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难点是: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说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尺子、笔;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法选择上有:直观教学法、合作交流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技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的学法有:角色扮演法、想象探究法、动手测算法、作品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诱趣入题

  音频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看图学文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学习地图上的语言,(这一部分可联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看平面图”的内容);

  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明白只有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3、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福建,及家乡周边的邻省等;

  设计意图:品社课学文明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学生通过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解家乡的有关信息,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课堂教学延伸

  1、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

  2、学生测量一下从自己家乡到不同地区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大纲指出品社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教学的延伸,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画家乡,深化导行

  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会城市;

  2、生先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如果涂颜色,我会选择什么颜色?

  3、画作展示,评选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通过动脑想家乡,动手画家乡,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家乡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家乡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定有许多想要表述的言语,课后请大家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本课的系统概括、深化,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

  八、说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方向、图例、比例尺

  ↓

  画家乡

  ↓

  爱家乡

  5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学法和课堂教学程序五方面谈本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一)本课安排的依据: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部分中: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本课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在拉近师生关系,与教师增进感情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尊重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是客观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地尊师爱师,赞美老师。

  二,学情分析

  当前,传统的师生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这种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很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启发性谈话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歌曲欣赏,诗朗诵等手段,创设特定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又升华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从而获得共识,辨明是非,提高认识能力的方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踊跃发言,陈述己见,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用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并能发展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同时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老师被替代了"这一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网络聊天室里展开辩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又使他们理解了老师的育人功能和人格魅力,由衷地尊师爱师,并自然过渡到下面赞美老师的环节。

  采用启发性谈话的方法,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巧妙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已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谈话法的作用在于能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中,我事先准备好要富于启发性,难易恰当的问题,例如,你知道有哪些词语是赞美老师的吗 老师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称谓 学生回答后,我再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总结性的说明,使学生更加认同老师的人格魅力,加深对老师工作的理解,由衷地尊师爱师,赞美老师。

  四 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 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请同学们欣赏FLASH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渲染一种气氛,从老师逝去的青春和默默的奉献中揭示出教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调动一种情绪,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活动探究,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见教学设计活动一,二,三)

  应用活动,拓展提高。本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见教学活动四,五,六,七,其中活动七作为拓展作业,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FLASH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今天我们就要来谈谈与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的老师。《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屏幕)

  可以渲染一种气氛,从老师逝去的青春和默默的奉献中可以揭示出教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调动一种情绪,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一:

  畅所欲言

  根据诗歌内容和你日常的观察,请你谈谈对老师工作的认识。

  小结: 1,老师开拓了我们的知识视野, 把我们带进了知识的殿堂。

  2,老师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由此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拉近师生关系,从情感上认同教师的付出。

  活动二:

  网络聊天室:

  "老师被取代了"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现在的墨西哥越来越多的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老师真的能被取代吗 在一个网络聊天室里,网友们展开辩论,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当中:

  小结:老师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用人格魅力为我们做出榜样。

  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引入现代教学中墨西哥的特例,通过学生的"引经据典",观点碰撞,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育人功能),用学生自己寻找到的理由更有说服力。

  对教师工作的特点进行小结,突出教师人格魅力,自然过渡到赞美老师环节。

  活动三:

  你一言,我一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诗句 赞美的是谁

  2,前人还有好多描写和赞美老师的句子你能说上来吗

  3,你知道还有哪些词语是用来称呼老师的吗

  4,老师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称谓

  引起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既使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工作再次认同,又使学生在情境中激起敬师之情。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老师高尚的人格,从情感上达到对老师的热爱。

  活动四:

  直抒胸臆:赞美老师

  我们了解了老师,进一步认识了老师,你心中是否也有感激或赞美的话想对老师说 让我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过程,其实是对老师的进一步认识,这种认识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才能和锻炼表达力。

  活动五:

  诗朗诵

  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稚甜的笑脸,琅琅书声…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加减乘除,算不尽您的无私奉献;您用知识的甘泉,浇开我们智慧的花朵;您用心灵的甘露,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

  (许多诗歌都歌颂过老师,她们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希望通过今天的课堂,拉近我们与老师的距离,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快乐。)

  诗歌的完整展现,能深化主题,使线索清晰,贯穿始终。

  活动六:歌曲欣赏

  FLASH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升华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活动七:

  拓展作业

  制作一张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的贺卡,作为礼物,送给你的老师。

  能将对老师的敬意作进一步的直接表达,为下一节课做情感上的铺垫。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看法,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是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课文写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运用想象,并模仿课文的语句进行仿写。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懂得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语句,运用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

  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程序

  1.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我做小老师,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3.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珍妮小姑娘分别用七朵花瓣实现了哪些愿望?你认为哪个愿望最有意义?为什么?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以及小组展示个人展示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完成了学习目标了解了七色花的神奇作用,懂得了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4,拓展升华,读写结合:小练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5,总结提高。

结束语:《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我们自然不能得到童话里的这朵神奇的七色花。但是,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美好愿望就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我们心中。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劳动”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幸福在哪里》。

  我们的编者针对现在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认为学生在家在社会中都很少参与象样的劳动活动,社会上也很少出现“劳动光荣”的舆论,学生常常借故而逃避劳动。编者们将“劳动”这一主题编入教材可谓是“用心良苦”,而《幸福在哪里》就是本单元的首篇故事,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要求,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脉络;

  2、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对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3、 理解“幸福”的真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定为:

  1、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对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2、 理解“幸福”的真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浅显的童话故事,作者想通过三个小牧童做好事,被智慧女儿引导去寻找幸福,最终明白幸福真谛的一个童话。本课的学习,要让我们同学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幸福”一词显得比较抽象,因此,直接引入概念性的东西未免生硬,所以,我设计了全班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一歌引入,在表演中,学生都会感到幸福,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便轻松的引到了本文的学生中去。

  因为从四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在家自己预习工作,学生的生字学习一般都能自行完成,加之本文属于童话故事,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打算花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只是在教学文章内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检查,对生字进行巩固。

  本文的段落较多,如果按平时教学时的每人读一段的方式朗读,未免过于零散,我一贯主张给学生以整体感受,因此,我采用放录音的方式疏通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第二课时的故事复述埋下伏笔。每一篇课文均有一个突破点,找准突破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我着力找准本课的突破点。本文我打算运用时间进行分割,让学生知道十年前三个小牧童做了什么,智慧女儿鼓励他们去寻找幸福,而课文的第三部分就是本文的重点,他们通过劳动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本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打算让学生去默读勾画出三个牧童的幸福的话语,让学生品读三种不同的幸福。

  本课的难点就是人们对幸福的领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让学生明白幸福的真谛的同时,去找寻自己身边的幸福,所以抛出“你以为做什么事而幸福?”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灵活环节:根据时间的长短展示学生收集的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本课的作业因为上课时读书时间较少,所以要求:

  1、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以上是我对课文的一个设想,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我愿意接受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缺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李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各种说明方法介绍鲸,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是一篇典范的练习说明文的好文章。

  二、说学情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准确的用词,形象地表达。因此,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非常重要,这将影响到以后说明文的学习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在前几个学段初步地接触过浅显的说明文,但对于说明方法地了解、使用,尚未能娴熟地掌握、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巩固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会在自己的细作中运用。

  四、说重难点

  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让你学生了解鲸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为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中,我打算做到以学定教,我主要用到的教法有引导法、体验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现在阅读教学理念明示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本课学生学习方法为:读悟结合法、换词比较法、图文结合发并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用那个这样的几个板块来进行:

  (一)、轻松对话,导入新课

  导语: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就是——鲸。教师板书课题,鲸,让学生看板书说鲸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针对学生的提问,概括为“鲸是不是鱼?”“一种怎么的动物”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刚开始教学,我就通过画面出示,板书课题鲸字,引导学生质疑,既学会了鲸字,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潜心会文,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充分地感知课文,这是品词斟句的基础,也是感悟的前提。】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第一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第一组:颚 鳍 肺 肚 胎

  第二组:目前 哺乳 退化 寿命 判断 特征 过滤

  通过组块化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部:请同学针对课文开始的质疑解疑,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这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又解决了课文依始鲸鱼是不是鱼的认知问题。】

  (三)、创设情境,梳理文章脉络

  1、同学们:鲸鱼不是鱼,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快速的默读课文,快速的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上一个短短的标题

  2.师生交流,完成标题命名 体型庞大 进化而来 种类很多 饮食 用肺呼吸 睡觉 胎生动物

  【这一步,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用词准确,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把握后粗略感知,为具体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细读感悟,体会语言准确

  第一步,研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如何批注 让学生想想,课文是用怎么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形体大”介绍清楚的?再通过交流,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用到了列数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把说明方法批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比较句子,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句式一:一头近四万斤重的鲸,约十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一头四万斤重的鲸,十米长,一条舌头就很重。

  句式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学生联系实际, 体会鲸体形的庞大。并让学生带到朗读中,加深体会。

  第二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简介鲸的进化史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么体形庞大的鲸,它是从哪里来的?用序号标出来,教师出示简图,学生解说。期间,通过解说,让学生体会鲸进化的漫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读剩下部分,迁移所学旁注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旁注到文中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说方法,学生都相应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领悟“分类别”的说明作用。

  【这一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受,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说明方法的认识。】

  (五)、角色扮演,训练读写说

  阅读4-7段,用第一人称“我”介绍鲸的某一生活习性。学生动手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对鲸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鲸的习性进一步了解,也更乐于表达。】

  (六)、拓宽渠道,拓展延伸

  鲸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但是这种可爱的庞然大物,正在面临灾难,教师引入资料袋,并播放捕杀鲸鱼视频,让学生体会,留给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说课稿 篇10

  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 教学程序:

  (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热门】说课稿10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九篇

2.【热门】说课稿3篇

3.【热门】说课稿4篇

4.【热门】说课稿四篇

5.【热门】说课稿8篇

6.【热门】说课稿三篇

7.【热门】说课稿9篇

8.【热门】说课稿集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