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

时间:2020-12-26 18:21:3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夺冠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夺冠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1

  她们是中国的骄傲,她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是中国精神的代名词,她们就是———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的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不服输的“铁榔头”郎平,想成为“小郎平”的朱婷,可爱的“转球王”张常宁......一路上,中国女排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经历了荣光与低谷,为祖国夺回一次次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一次次燃翻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房。

  每一个走进影院观看《夺冠》的中国人,相信都会跟我一样热血沸腾。郎平咬牙扛起杠铃的嘶吼你听到了吗?朱婷一次次失败,却立志要为父母打球,坚持努力下去的泪水你看到了吗?中国女排奥运夺冠时,全中国人欢欣鼓舞,深夜上街敲锣打鼓庆祝的高兴劲你感受到了吗?然而,荣誉的背后是中国女排一段段震撼人心,却又朴素无比的奋斗征程。

  最令我动容的是幕后英雄——八年的陪打教练和后来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一个因为身高不够成不了男排主力的运动员。他不仅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女排队员们,还在她们最紧张、最焦虑、最无助的时候,给她们思想上解压,打强心针。在一次奥运会前,经历了失败和郎教练的训斥,队员们陷入了无比的失落,没有斗志,也没有方向。这时,她们最贴心的的陈教练来了。陈教练带着她们去了老一辈女排的训练场地。墙上深深浅浅的坑,满满的都是老一辈女排队员奋斗的印记,汗水和泪水似乎都在这里定格。这些新生代的女排姑娘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她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我的信心重新被点燃了!

  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开始学二胡时的“小机器人”,现在已经让老师刮目相看了。“慕一,手腕要灵活,否则就像小机器人哦!”我还记得蒋老师给我上小课时,那鼓励的话语。当我在汇报演出时娴熟地演奏起《赛马》,带领观众驰骋在大草原时,已经不教课的蒋老师忍不住连连夸赞:“慕一真棒!什么时候拉得这么好了?”我不由得开心地扬起了嘴角,想起了自己每天放学后的刻苦练习,录制视频后的反复回看和反思。从温暖的春天到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联想到这次疫情,它对中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封城、停运、宅家、不断攀升的数字,让每一个中国人揪着心;钟南山、白衣天使、方舱医院、对口支援,又让大家凝聚在一起,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全体中国人怀着对胜利的渴望,众志成城,不怕输,不服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终于,我们在这场抗击疫情中书写了历史,成就了奇迹!

  毛主席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女排精神正是激发我们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伟大精神财富。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新时代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接过中国女排精神的接力棒,激励自己不断奋勇直前!

夺冠观后感2

  回想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情景,依然让人心潮澎湃。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11月16日傍晚,无数中国人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焦虑地观看女排战况。面对实力强大的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胜局比分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女排姑娘咬紧牙关拼搏到底。随着“铁榔头”郎平一记重扣,中国队以3∶2险胜,“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诞生!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纷飞,“中国万岁!女排万岁!”的呐喊响彻夜空,这一幕至今那样清晰。

  女排魅力30多年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是因为总赢球吗?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很少轻松取胜,还经历过漫长低谷。但是女排有性格,有那么一股劲。用郎平的话说,“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咬紧牙关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内核。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2016年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都上演过绝地逆转的奇迹。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形势多严峻,总会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女排气质塑造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女排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产儿。从夺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为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强起来的时代英雄,激励几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女排精神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华民族性格的灿烂映射。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只有中国,5000年里数不尽的挫折,生成了中华民族永不低头的倔强、愈挫愈奋的耐力、从容应对的智慧。精神强大是民族复兴的开始,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然。30多年来,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9次获得世界冠军,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艰辛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女排姑娘们的勇毅和坚定,极大激扬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挑战和风险仍有许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也有可能出现,除了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发扬好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拓展新境界。

夺冠观后感3

  10月23日单位组织员工观看了电影《夺冠》。该影片再现了郎平等中国女排们成长拼搏历程,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勇敢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中国女排精神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备受感动和鼓舞。

  女排从成立至今,不论国家深处何种环境,女排姑娘们始终坚定信念、刻苦训练,用百倍千倍的努力打好每场比赛,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摘得桂冠。作为新时代的员工,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要向女排精神那样拼搏奋斗,勇夺第一。作为金山热电的一名普通员工而言,要不断学习“补钙充电”,把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经常学习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女排精神不是一路高歌,女排精神是面对困境,勇于亮剑的不屈不挠。就像里约奥运会,女排也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最终力挽狂澜获得冠军。中国女排每一步都走的艰难,每一球都打得很用力,每一局都赢的很不易,女排精神是对中国精神正能量的最好诠释。郎平在夺冠后说:“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她强调的,也是实力。女排经过刻苦的磨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走上了巅峰。

  我们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完成生产目标。为社会创造价值,为集团创造效益,实现企业不断盈利的良性循环发展。

  电影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女排主教练袁导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你、不是我、是我们。这强调的.就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我们作为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也应学习女排的这种团队精神,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企业取得辉煌的业绩,我们要肩并肩一起奋斗。

夺冠观后感4

  星期四,迎来了国庆八天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夺冠》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夺取世界冠军的故事。

  电影开始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女排队员们夺冠的经历。那个年代,中国女排训练的条件非常艰苦,相比其他强队,没有合格的训练场地,也没有精良的团队,但是她们一样认真对待,她们的训练比其他国家的队员们辛苦几十倍。特别是作为主力的郎平,从一个替补队员一步步做到主力,付出的艰辛更是加倍。晚上大伙都睡了,她还在训练场上,几乎天天如此。这时,镜头对向了正在训练的女排队员们,看到她们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伤痕,大大小小的伤痕布满了全身,这就是刻苦训练的结果啊!

  随后镜头转到了比赛场,那是中国队对日本队的奥运冠军争夺赛。这时具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已经拥有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的纪录。虽然大家都深知差距巨大,但她们没有气馁,依然拿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最后中国队以3比2险胜日本队。这场胜利,让运动场上所有的人抛开国籍、抛开偏见,为努力的中国女将们送去热烈的掌声。

  之后中国女排连续夺取了五连冠,这也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它让超越自我、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烙印在了全体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

  镜头又切换到了20xx年,这是逐渐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奋斗史上的一个转折。中国女将们即将对阵的是头号种子巴西队,而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队和巴西队交手战绩是1胜18负。巴西队又是此次比赛的东道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大家都认为这场比赛获胜的机会非常渺茫。中国女将们凭着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将比分拼到了2比2,又直到最后一局的13比13……在这个关键时刻,郎平作为主教练发挥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女排队员们也凭借团结合作、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以2分之差险胜巴西队。那一刻也铸就了中国女排精神的辉煌,让全世界为永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发出惊叹和喝彩。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自己学游泳的那段经历。因为一开始担心会呛水,又怕教练对我要求太严厉,我曾经有过犹豫。可是在我鼓起勇气之后,经过了无数次的刻苦训练,我终于战胜了起初的恐惧和重重困难。现在我的各种泳姿都能游得很好,我还去挑战了爸爸,多次险胜,战胜了我从来没想过可以战胜的对手。

  我想,不论在比赛场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女排精神”,它是永不过时的,它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夺冠观后感5

  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学校看女儿打篮球,让她意外的是,这些尚未成年的业余选手训练起来非常投入,跟教练的关系也很融洽,比美国女排的训练像样多了。

  郎平忍不住问女儿:“你们打篮球也没人发工资,怎么那么起劲儿呢?”

  女儿说:“平等、自由、快乐,这是全部秘密。教练就是我们的朋友,他奖励我们冰激凌,表现好的队员还可以到他家参加家庭舞会呢。”女儿接着向郎平建议:“妈妈,您真该跟我们教练学习学习!别一天到晚拉长着脸,那个样子,队员能喜欢您吗?”

  从此郎平一改自己“铁面教练”的风格,主动邀请当时美国女排队员到她家里吃饺子,平常训练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励代替批评。她主动请女儿带她参加同学派对,学唱美国摇滚天后艾薇儿的歌曲,就为了和姑娘们找到更多“共同语言”。

  本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也开始懂得和这群90后姑娘“迂回作战”。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的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发红包。如果自己晚上饿了,她就吃方便面。

  除了排球外,她也会尽量和球队中的那些女儿们聊天闲扯,“其实要说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

  她也不忘经常逗逗这帮女儿,“我有时候就问问题,她们就会特别热情地教我,我这时候会说,要不我也不学了,你们帮我吧。”

  她是这个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

  这几天,中国女排在世界杯里一路过关斩将,国内关于“女排精神”的讨论不绝于耳,郎平的回应有着难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比赛,就把我们抬得很高。”

  淡定、专注、低调,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关键词,对应今天的焦虑、贪婪和浮夸,真可谓一股清流。我们需要这样的国民女神,也不只为扬我国威,更为勉励自己、勉励孩子。

  在未来世界女排的赛场上,我们相信郎平会带领中国女排越勇。当然夺冠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郎平注入到女排中的“铁榔头精神”,已经扩散、注入到了更多家长和孩子心中。

夺冠观后感6

  有一支球队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

  她们被称为一支最有“队魂”的球队。

  近期带着对中国女排的感动,和儿子一起去观看了电影《夺冠》,看的时候一次一次地流泪,儿子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真心感动,内心充满热血,感到激情澎湃。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种训练硬件差,技术低,但女排背负着国人们的期望,希望她们走出国门,赢得胜利,摘得金牌,来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实力,靠什么来提高技术呢,那就是玩命的训练,上千万个蹲起,上千万次击球,都是球技提高的基础,也是对身体的折磨……

  年轻时的郎平18岁就进了国家队,所有人都觉得她很顺,她没有什么厉害的本事和天赋,只有吃苦,可是进了国家队,连吃苦,别人都比她厉害。这个是看结果的社会,任何事情都是。就像大家只看到郎平年纪轻轻进了国家队,可是这却付出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和艰辛,她的生活了也只有排球。你以为自己比不了别人优秀,但不怕吃苦,可比你优秀的比你还能吃苦,比你还努力,自己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学习,不思进取。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做好每一件事,同时充实自己,积极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排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没人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工作中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分享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不断吸取其它成员的长处和优点,遇到问题及时交流,互相协作,共同解决。像我们财务四个人,工作分工不同,每个人的工作虽然是固定的,但也需要了解其它人的工作,做多能工,在关键时刻能顶上去,这样团队才能正常运转。工作才有效率。

  有一种坚持,叫郎平,从面对强手顽强出线,从逆袭巴西、决战荷兰,力压塞尔维亚,透过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们把坚持发挥的淋漓尽致,是的,我们干工作也需要坚持,不断地跳槽,永远都是开始,兢兢业业,努力把每天的简单工作做好,即是不简单,财务的工作很枯燥,甚至是十分繁琐和复杂,有时候,千头万绪,有时找到头绪时,就需要加班加点,干很久才能梳理好,或者最后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脑子也曾不断浮现放弃的念头,但是看看女排精神,觉得自已缺乏奉献、坚持精神。

  女排精神,不只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一种做人的精神,是一种扎扎实实、团结。

夺冠观后感7

  奖牌有三种颜色,而传奇的写法却只有一种。回顾女排的里约征程,可谓跌宕起伏。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跌跌撞撞晋级;淘汰赛XX越勇,一路突破终夺冠,演绎逆袭传奇。

  这让人想起那句古语: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与自己的状态抗争,可谓有志气、有锐气,更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回顾30多年来写入国人记忆的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如此,两起两落,一路挣扎,却始终目光坚毅望着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三连冠”到“五连冠”,振奋了一个时代;九十年代后,新老换代,成绩滑坡,女排在低谷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新世纪初的十年,中国队卧薪尝胆再出发,重新回到世界一流强队的竞争队列,雅典奥运会逆转胜俄罗斯夺冠,让举国皆若狂;接下来,女排再陷低谷,一路挣扎;里约奥运,签运不佳,却是“紧紧咬住”,战胜了自己与对手,终于让国歌为自己奏响。

  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郎平说,女排精神与胜败无关,它一直在那里。的确,女排精神,并不在胜负,而是从每一场球中抠出来的。说赢了才有“女排精神”,是一种结果论,是忘记了赢得这荆棘之冠充满血泪的过程。但,可以赢得潇洒,但一定要输得不甘心、输得有价值;满足于输,就可能永远也不会赢。我们说快乐体育、享受比赛,但最高的快乐、最好的享受,可能仍是战胜对手的那一刻。

  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从个人看,处身一个盛大的时代,有机会、有舞台,但也要看到,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发展不易,前行惟艰,击水中游之时,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的确,我们不能无限拔高“女排精神”,这对于平均年龄24岁的姑娘们可能不公平;但我们也需要理直气壮地赞美这种精神,因为只有有了强大的“精神力”,才能迎接光辉岁月,写下灿烂诗篇。

  不止为冠军,不止于冠军!30多年,中国女排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在。

夺冠观后感8

  稍微对中国女排的历史熟悉的人,就不可能不知晓郎平的名字。郎平两个字,对中国女排而言,既是历史,也是现在,更是未来。《夺冠》这部电影,以郎平为主角,讲述了从过去到现在,随着中国实力的改变,中国女排对于中国的意义的转变,以及中国女排精神的更新和传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对于中国的意义既重大,又沉重。在那个中国尚未追赶上世界潮流,中华民族还在争取“球籍”的年代,国民的底气和自信只能靠着局部领域的胜利来争取,而作为为数不多的有望取得胜利的领域之一,女排的胜负,已然与国家和民族尊严息息相关。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胜利背后的意义已经不是单单一块奖牌就能够给予的,如果没拿到金牌,就不算胜利。那个年代赋予郎平和她的队友们的女排精神,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冠军”的决心和毅力,也是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的担当和责任。

  而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国力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女排的胜利和辉煌不再了。在中国女排最需要郎平的时候,郎平毅然回国。我以为,郎平会将几十年前的中国女排带回到新的女排队员中间,却没想到,在最后的大战前夕,郎平对面前青涩的女排姑娘们说,“过去的那些,都留给我们老一代人吧,我希望你们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排球。”

  郎平那段话,是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时代在更迭,随着国家国力和世界地位的上升,中国早已不再需要靠一场比赛来鼓舞民族斗志,弘扬民族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郎平及时地、义无反顾地跳出了陈旧的圈子,赋予了女排精神新的内核。她认为,现在的青年选手们,需要的是享受运动本身,为了体育精神去拼搏,为了新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拼搏,却不需要再像自己一样,背负着国家使命和民族希望这样沉重的包袱。敢于把过去的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年轻人,这是郎平身上最可贵的地方,也是在我看来,女排精神最值得敬畏的地方。

  看完这部影片,如果你问我,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为了内心值得的事情付出全部的热情和努力。随着时代不同,值得的事情会变化,然而,不论是过去的国家荣誉、民族希望,还是现在的体育热爱,个人梦想,用尽全力的拼搏,不留遗憾地付出,永不放弃的执著是女排精神永远的主题。

夺冠观后感9

  1月8日,女排联赛决赛第1场,天津女排3比0横扫上海队,吹响了争冠的最后号角。在这场比赛当中,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发挥出色,全场砍下17分率领李盈莹和胡克尔三巨头狂轰54分打垮了上海队,上海队的美国队长外援拉尔森只拿到10分,完全被天津女排给压制住了。

  虽然朱婷全场比赛表现出色,砍了17分,但是也有不少球迷注意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比此前在排超联赛半决赛当中伤愈复出之后,朱婷右手手腕上绑的绷带看起来更厚了。而在这场比赛当中,当时开局第1局朱婷先下两分,帮助球队取得4比2领先之后,朱婷就很少扣球了,从当时4比2再到17比2,打出13比0的过程当中朱婷1分没得,更多的是在后排保障,这一方面的事,她看到球队势头不错,所以把得分的机会都给了李盈莹和胡克尔,但另一方面显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伤病,只要不需要她出手,她尽量不出手。

  可是当第2局比赛,上海队掀起反扑势头的时候,朱婷才开始发力,单局比赛拿下了8分,以25比17击溃对手。从半决赛打到决赛,好几场比赛的情况都如出一辙,那就是只要不需要朱婷出手的时候,她绝对不会发力,可见她也在以赛代练,努力的想要去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伤病的扩大化。但同时朱婷又非常渴望拿到排球联赛的冠军,毕竟说早年就出国打球球了,一直没有机会拿到排超的冠军,这也成为了一个比较巨大的遗憾,如今有机会亲手去弥补这样一个遗憾,朱婷当然不想错过。

  所以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即便是有伤在身,朱婷仍然顽强的带着伤病去打比赛,朱婷也透露过,手腕伤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也是一边治疗一边在参加比赛,只要不会超过极限她都会继续努力去坚持。为此呢,不少球迷也是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呼吁郎平和天津队,等到联赛结束之后呢,让她休整一段时间。

  其实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的总决赛,很可能在三场之内就会结束战斗,毕竟天津女排的实力领先上海队太多了。顺利的话,决赛在春节之前就会正式打完,此后联赛就彻底告一段落,从2月份到8月份奥运会开打之前这半年时间内,主要都是中国女排国家队自己的比赛,所以球迷们也都纷纷呼吁郎平指导,让朱婷休息一段时间,或者是把训练和比赛的强度降到最低,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康复,以便在奥运会上能够展现出自己最强大的实力。

夺冠观后感10

  现在,电影《中国女排》的尴尬,只能由陈可辛才能解决,但据最新的报道,陈可辛还没作出任何回应!而对于陈忠和不服预告片中,因出现丑化他的画面和歪曲女排历史的镜头,陈可辛却无视,才导致现在网上舆论不断,支持陈忠和的占绝大多数!而对于郎平来讲,被无辜卷入,也相当无奈。

  近日,郎平在接受《风云会》采访时,也谈到了这部让大家非常期待的电影《中国女排》,而对于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事,郎平表示自己现在也非常忙,不太知道陈忠和因预告片中出现丑化他的镜头问题,并坦言对于电影那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还是要相信导演!看来,郎平也没办法,明摆着,这事不找陈可辛找谁?再说,郎平也没看过剧本,怎能评判电影中的一些细节镜头!

  对于陈忠和的要求,之前陈可辛没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那是电影艺术要求,但现在陈忠和的反应如此之大,估计也出乎陈可辛的意料之外吧!

  不过,按预告片中陈忠和年轻时的镜头,不管观众是谁,确实都认为是在丑化陈忠和,要知道,陈忠和是功勋人员,也是中国女排三代黄金时期的主帅之一,被陈可辛这样“搞笑艺术化”,换作谁都无法忍受!

  有球迷就认为,本来想在大年初一,好好地欣赏这部被大家很期待的电影《中国女排》,现在才发现电影竟然是这样的,都已改变主意,要缓一缓再说到底要不要去看!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把陈忠和的镜头、人物、剧情等删除或改掉不就行了!虽然这要花上一点时间,也许可能导致大年初一无法按时上映,但也比现在这种局面要好很多,不然,等影片呈现出来却让观众不认可时,到时想改变就真的没办法了。

  陈忠和是中国女排这么多年以来,绝对无法忽视的一位功勋人员,从球员到助教再到主帅,长达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女排前前后后,大事小事,哪件事他不清楚,现被陈可辛这么一弄,陈忠和一看,毕竟电影内容是违背真实的,他怎能无动于衷?

  让陈忠和不服的是,电影《中国女排》拍得偏向娱乐化,实在讲,观众看到的预告片也显示,陈可辛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呈现出中国女排这个大集体应有的风貌!确切地说,说不上有什么深度,难怪被陈忠和斥责为博眼球,是为了票房!

  至于陈可辛,到现在还没能理解,中国女排这个大集体,要正确通过电影形式呈现出来,相当有挑战性!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1.《夺冠》观后感

2.夺冠观后感15篇

3.春晚观后感

4.《风之谷》观后感

5.《寻秦记》观后感

6.《八佰》观后感

7.戏曲观后感

8.《孔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