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6 09:17: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集合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第四大节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是一节实践探究课,主要目的是亲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知的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又一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它不仅是几何中的基本计算,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渗透了立体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另外,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圆锥的特征,弄清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各元素与圆锥中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推导、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锥侧面积的推导,体会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方法;发展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精神。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已有的圆锥侧面积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

  1、圆锥展开图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圆锥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烟囱帽、蛋卷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将这些实物图形抽象成圆锥,并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1、利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梯度化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亲自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产生对结论的感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

  模型圆锥(每个学生做两个)。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把活动和练习抄在黑板上。

  一、定向预习。

  教师引入新课后,学生结合课本和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认真看书,独立思考,做好知识的储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寻找难点和疑点、合作点做好准备。

  二、交流内化。

  学生对独立预习过程中完成有困难或不会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采用我校课改中提出的“632”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全体学生对本节的新知识进行第二次梳理,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进行点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

  三、成果共享。

  让学生将合作学习中成果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培养学生展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自愿展示。

  四、达标测评。

  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等活动,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学生进行反馈,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学生小结,教师提示)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2、圆锥的底面周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

  3、圆锥的母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

  4、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 侧 =πrl

  5、圆锥的全面积(或表面积):S全=πr2+πrl.

  附:活动与练习题

  活动一:观察、思考

  结合课本,观察下图,认识圆锥各个部分名称。

  1、圆锥有 个面,分别叫圆锥的 面和 面。

  2、什么叫圆锥的母线长?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3、什么叫圆锥的高?

  4、圆锥的母线和高及底面半径组成一个什么三角形?

  活动二:总结、归纳

  利用具体模型,观察把一个圆锥沿母线剪开,我们可以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形。

  1、 这个扇形的弧长与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

  2、 这个扇形的的半径与圆锥中那一条线段相等?用等式表示。

  活动三:探究,找规律。

  1,根据S 和扇形的弧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试推导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2,根据S 扇形的的半径与圆锥母线的关系,推导圆锥的另一个侧面积计算公式。

  3、想一想,圆锥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一试:

  (1)已知一个圆锥的高为6cm,半径为8cm,则这个圆锥的母长为_______

  做一做:

  2)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2cm,母线长为20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全面积为_______

  练一练:(教科书例2)

  如图:制作如图所示的圆锥形铁皮烟囱帽,其尺寸要求为:底面直径80cm,母线长50cm,烟囱帽铁皮的面积(精确到1cm2)

说课稿 篇2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卡片读生字。

  2、复习:第1段,第4段。

  二、读中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质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

  (一)质疑。从第一课时的问题: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入手,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探究原因。对新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从反复地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通过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悟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课文所蕴涵的事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设计口头作文: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孩子进行想象续编故事。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字形与字体》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的文本编辑的延伸,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练习之一。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字形与字体的编辑设置,实现文档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让学生掌握字形与字体的设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字体的部分设置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字形与字体的变化以及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三、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对作文的再次编辑、排版。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独立操练——思考讨论”。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谈话引入,由学生所看过的涉及字形变化的报刊、杂志发问学生,这些特殊字形是怎样编辑的?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告诉学生这堂课探讨的问题就是使用word给我们提供的工具美化自己的作文。

  接下来布置任务,让学生翻开课本15页,自己先认识一下这些工具。然后再打开第三课写的作文,利用这此工具再次编辑作文。让学生独立操练,遇到困难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再利用广播教学规范操作,最后再由学生操作。利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继续认识字体设置,以及学会插入符号的两种方法,并思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

说课稿 篇4

  一、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内容简单易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应通过学习此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要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采访、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4、说学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画面”“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接着,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创设秋天的田园风光情境,邀请学生去旅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介绍作者,然后由教师补充何其芳的有关文学常识,以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三)、朗读诗歌

  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的第一节难懂的词就比较多,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诵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净、清甜、轻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四)、 整体把握

  1、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学生试着给他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五)、细读课文,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想象秋天的画面。

  让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他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天到来的气息。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早晨农人打鱼后归来的景象和牧羊女思念放牛郎的美丽情景。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这两个自然段,接着以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读有关句子,再说喜欢理由。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引导。

  课文第三段描绘的少女思恋图对学生来说好奇心就更大了,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图画,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感受秋天唯美的画面。

  3、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4、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六)、课堂小结。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向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净、清远、清甜、轻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作业:1、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动?模仿两首诗的写法,写一两句现代诗,写一写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东西。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少女思恋图

  这就是本课堂的板书设计。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14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7尊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3分钟)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3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板书:人)。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尊严》题目简单却含义深刻,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本文中,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虽然学生并不能从课文中一下子想到尊严,但课文对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质。因此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让学生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再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朴实、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会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学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用两三句话描述插图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出问题:年轻人为什么人拒绝食物?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板块: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刚才提到的问题,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在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适时指点小组的学习。

  第三板块: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先请每组派代表汇报: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段落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确定施教重点,做到教学有的放矢,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同时也是为了落实中年级阅读训练的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四板块:围绕重点句理解课文,体会“尊严”。

  首先出示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句也许学生在汇报不懂的句子时已经提出)我让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再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本环节中的做法,是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尊严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是落实四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实施的具体策略有:

  1、哈默和其他难民行为对比

  2、分角色朗读哈默和镇长的对话、谈体会

  3、课堂小练笔:加入人物说话前的心理活动

  第五板块: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自尊自强、尊重他人)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第六板块: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学生以下作业:

  1、自创关于尊严的名言。

  老师出示多媒体范例:尊严,就是自尊、自爱、自强。——张三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以上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1分钟)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而一个大大的人“人”,则是暗示着人头顶青天,脚踏实地,对自己要自尊,对别人要尊重,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板书设计: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功、功率是初中物理阶段的一个重点的内容,首先,功和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功的概念需要咬文嚼字并配合实际的例子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好,功是否掌握也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机械效率是否能够掌握好。其次,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这节课体现了生命课堂的理念,杨老师敢于放手,物理概念都由学生自己在复习资料上找到并划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这节课体现了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开始杨老师就建立了知识网络,并把部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而后面的内容让学生代表板书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复习使知识更加系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

  3、这节课杨老师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例如:杨老师在讲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时候,举出了生活中三个不做功的实例(①、有力无距、②、无力有距、③有力有距),这三个实例最容易出错,特别是第三个有力又有距。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复习了知识要点后,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或者构建了物理模型,最好是联系生活实际出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2、每个知识点复习后,巩固的题目最好是出现在投影或者黑板上,也或者是在复习资料上,用口头出题然后学生口头回答可能照顾不到反应较慢的一部分学生。

说课稿 篇7

  一前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行动。把握这次机遇,坐下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我们对本学期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进行了推敲,考虑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时下,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因此,结合五六月份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决定进行感恩教育。

  二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三、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

  实施: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

说课稿 篇8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胡杨赞》,我的说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说农村远程资源的应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胡杨赞》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赞扬了胡杨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让人感到震撼,更赞扬了如胡杨这般可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无比敬佩之情。全文既有蓬勃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文笔,二者相得益彰,非常适合朗读,诵读训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探究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文本的描写,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与感悟。②通过自己的语言赞美胡杨,进而升华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②探究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编辑文字、图像、音乐等,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语文的良好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景,引入文眼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孩子们猜猜: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关于胡杨,许多人留下了赞美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揭示课题。师板书、,生齐读)此时出示胡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第一眼看到胡杨,给你的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这种方式引入,目的是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①生自主渡课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⑵同桌读(齐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合5篇

2.说课稿集合六篇

3.说课稿集合五篇

4.说课稿集合9篇

5.【热门】说课稿集合五篇

6.【精选】说课稿集合九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10篇

8.【精华】说课稿集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