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9 10:01: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1)教具准备:花手绢的实物、花手绢的范作,录音机、磁带、剪刀、纸等。

  (2)学具预备:纸、剪刀、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形象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的特点,教学时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本课主要“采用激情导入”、“探究法”、“观察法”与“自由讨论”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 “观察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出示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参观法”和“评价介绍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看看”、“想想”、“做一做”“评一评”等方法完成本课。

  (1)、放录音《丢手绢》的歌曲,了解手绢的作用。

  (2)、展示各种形状花色的手绢,并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漂亮手绢。

  (3)、发放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相互讨论。

  (4)、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歌曲导入——欣赏讨论——做一做——自主设计图案——作品展示——小结延伸。具体如下:

  1、 歌曲导入,激发儿童的兴趣。

  (1) 、放录音《丢手绢》歌,师生拍手唱歌。

  (2) 、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生:《丢手绢》。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这首歌中的手绢可以做游戏,那么手绢还有其他用处吗?谁能说说?(让学生讨论回答手绢的作用)

  (3)、师:手绢既然有这么多用处,看来我们的生活用品中是少不了它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做你喜欢的手绢,好不好?(师板书课题:《漂亮的手绢》)

  2、欣赏讨论:漂亮的手绢的形状、花色。

  师:出示手绢实物、样品。问:这些手绢是什么形状?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生讨论、汇报,师进行总结)

  2、 做一做

  (1)、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拿起剪刀和纸,学习剪折手绢。

  折法:长方形的纸折一个角与相应边对齐重叠,变成三角形,再用剪刀剪去剩下没有重叠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打开重合的三角形,就成正方形手绢了。(教师演示做法,学生跟做)

  (3) 放宽思路,大胆创新各种形状的手绢

  如果有同学不喜欢正方形的手绢,自己也可以做其它形状的手绢。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都可以。

  4、 自主设计图案

  (1) 放轻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儿童自由设计作画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儿童设计各种手绢。

  5、 作品展示

  (1)、请儿童说说自己设计手绢的样子和图案意思,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设计手绢的意图,提高审美能力。

  (2)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鼓励儿童把自己的设计表达清楚,对图案美观、整洁的儿童发放设计之星。

  (2)、鼓励儿童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漂亮手绢去做游戏。

  (3)、把自己制作的手绢送给你最好的同学或父母、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这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战争与和平情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战争对人与自然的破坏性,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呃情感。。全诗共五个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和平的美好。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

  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在教学中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在读的同时我将读—想—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另外对比是本首诗的一大特点,因此我在教学初始就先让学生通过对比迅速入情,在品读诗歌时也紧紧抓住对比,让学生先感受大自然的美,再看到战争带来的恶,最后发出质问,激发憎恨战争的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入情

  1、揭题,齐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拎出“享受春天”回顾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在这迷人的春光里你最想做什么?理解“享受”

  过渡:我们在享受春天了,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血多人,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春天。

  4、再读课题(带着期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节的内容。

  3、指名概括第一小节内容,指导概括方法。

  4、学法迁移,概括2—5小节内容。

  5、快速地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

  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1、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小节,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2)说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感受战争的“恶”。

  (3)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朗读第4小节。

  2、学法小节:读—想(战争前后的样子)—说—读

  3、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1——3小节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合作读1——3小节,边读边想,这些地方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4、小结:战争无处不在。

  5、男女生合作读1——4小节

  四、情感升华

  1、欣赏视频《tell me why》

  2、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3、配乐朗读

  4、小结:诗人祈盼的仅仅是一张课桌,一间教室,这样的祈盼过分吗?可是战争却使得这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过渡:虽然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制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像诗人那样,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语言表达我们的希望和祈盼。

  5、小练笔

  6、回归课题:春天——和平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6课《别踩了这朵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分析。

  本课所处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以其淳朴的感情、丰富的知识、清丽的语言,同我们谈友谊,谈母亲,谈生命,谈如何处世与做人……所以在教研室杨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将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定位在佳作欣赏上。而《别踩了这朵花》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文,在集体研修中,我们将它作为精讲课文。

  《别踩了这朵花》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诗的第一节开宗明义,直抒胸臆,以率直恳切的语气,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希望——一种提醒,嘱咐,乃至要求:别踩了这朵花。诗篇对这朵“小小的黄花”作了述说:这是一朵幸运又快乐的蒲公英花,它在妈妈和大自然的关爱中成长着,在春天的滋润和期望中成长着。这又是一朵勇敢的花,它有着不畏艰险的坚强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诗的最后一节,又回到了诗人的“直抒胸臆”,对小朋友提出了更深一层的希望和嘱咐。冰心告诉小朋友:“小黄花”是大自然之子,它理应和人们一起共同享受春天的欢乐。因为,它也和人们一样,以充满生机的生命,把春天装扮得美丽多姿。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改理念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冰心的爱“无处不在”。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它的语言美,读出韵律美,并积累精彩片段。

  3、尝试写几句简单的小诗,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认识冰心“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诗歌“一读二诵三写”的欣赏方法。

  其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冰心的爱无处不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认识冰心‘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诗歌“一读二诵三写”的欣赏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说设计理念

  我们的语文“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课改实验在以往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悟理、悟情,更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得法于精读,应用于略读”。本节课整体设计上正是依据上述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真情,明确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和讲授法。点拨法重在引导,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理解感悟,发现方法。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升华情感,明确方法,以指导以后的阅读或写作。

  学法上,我依据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的学法是尝试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技能与合作技能。

  此外我还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利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在单元导读课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冰心,并布置了本课的预习任务,完成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就在此基础上,了解冰心作品三大主题,初步体会冰心的“爱无处不在”。以小组为单位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理解扫清障碍,并布置本节课精彩一分钟主题。我在这里为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在这一课时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1:课前精彩一分钟。本节课我设计的主题是:冰心的诗作。这一主题既紧扣单元主题,又与本文体裁一致,不仅帮助学生积累,还有利于本课诗歌的理解。

  环节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我首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导入课文,再引导学生回顾,把握整体,为本节课的理解打好基础。

  环节3: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要学什么,怎么学,明确学习的具体方向。

  环节4:品读文本,体验感悟。冰心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无处不在,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的中心问题是:“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爱?”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并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作批注,注意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和全班同学分享探究结果的时候,我把展示的舞台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畅谈感悟,学生也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比如:有的同学说:“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我从‘脚边、小小的’感受到冰心奶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因为有爱才会这样细心,连‘脚边、小小的’花都能注意到。”有的同学通过第三小节感受到了大自然对小黄花的关爱“给它盖上厚厚的棉被”,还有小黄花“静静地躺卧着,等待着春天的消息”那种享受爱的幸福。还有的同学说:从‘它闻见了泥土的芬芳,快乐的站起身来’,体会到了小黄花对生活的热爱,感觉很快乐,并尝试着用朗读来表达情感。诸如此类的回答还有很多,学生理解的非常到位,分析的非常透彻,一株幸运、快乐、勇敢的小黄花形象呈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从而也感受到冰心奶奶的爱无处不在。而作为教师的我完全没有必要再次重复孩子的话,或者局限孩子的思维,所以我只是对表现突出的孩子以恰当的评价,比如:你抓住关键词来理解,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让诗歌的美更有意境了;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朵快乐勇敢的小黄花。诸如此类评价既是对回答者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引。对于重点部分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诵读指导。

  当课文整体分析完毕,我又运用总结性回归课题、点明主题:“多么幸运的小黄花,妈妈爱它、大自然也爱它。它在关爱中,快乐地长大,勇敢地安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用爱来呵护她。这就是冰心奶奶用充满爱的诗句告诉我们的话,”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还让每小组推选一名读书最棒的学生,配乐合作读诗,表达心中的爱。其他学生对朗诵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再由教师点拨提升,明确写法:冰心奶奶说:“我的心思你们也懂。”你懂了吗?她想要我们怎样做?要爱护的仅仅是这棵小小的蒲公英吗?(要爱护大自然中的一切)“小黄花”象征着整个大自然,象征着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这就是本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以小见大。

  接下来,我又依据读写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了再创作:读了冰心奶奶写给我们的小诗,你想到了什么?以后我们要怎样做?能不能把你的小心思也以诗歌的形式告诉冰心奶奶呢?请同学们试着完成学案上的尝试练笔。学生创作后展示优秀作品,并加以评价,评价时点评作品优秀在哪儿,以便其他同学借鉴方法。

  环节5:探究诗歌欣赏方法。这一环节我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完成的。首先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欣赏这首诗的?先自主探究,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统一答案,然后再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汇报情况,其他小组质疑、补充情况及时给予小组评价并加分。因为这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与方法总结,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许多小组都总结出了几点,交流归纳后,教师再次明确一读、二诵、三写的欣赏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更准确的方法。

  环节6: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使头脑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所以在课堂接近尾声之际,我让学生对照课前明确的学习目标,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把这些收获简单的总结概括:我们从内容里品味出了情感,认识了写法;学会了欣赏,还自己写了小诗对课文再创作。学生再根据这些收获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这种谈收获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环节7:布置作业。本节课只是一个例中学的过程,学生要想真正学会欣赏必须经历实践悟和迁移用的过程。所以我在作业中设计了“用我们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欣赏冰心诗作《雨后》。”让学生熟悉方法,学会运用。后两项是我们的常规作业:在思维导图手册上积累精美片段,丰富学生语言;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系统。

  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理解、感悟,注重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在讨论中感悟,在朗诵中升华。而对于方法的学习,更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最后教师再明确、按实。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课文主干清晰直观的传递给学生,凸显文章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七、回味课堂,体验得失——说反思

  这一节课总体来说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感情充沛,课堂反映良好,得到了教研室王老师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例如:理解课文过程要抓住一部分理解透彻,不要被学生的思维牵引,否则会处处落不到实处。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如果朗诵契机抓得再到位一些,诵读效果会更好。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我从教材、目标、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重力势能》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这个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从能量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疑惑。这样做也可以为后面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高中阶段要定量地学习重力势能并体验其建立过程。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重力势能的改变,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一学生认知能力不是很强,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所以在理解上理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仍然要通过具体形象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引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能用公式表示重力势能,知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2)能用重力势能的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类比推导,形成严谨的物理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难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标矢性。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三个情景: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水力发电站的图片。

  3.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让学生从这情境中感受到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蕴含的巨大能量,是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同时引出本节新课——重力势能。【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功与能的关系。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复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研读赏析。

  4、探究文章写法。

  5、拓展练习。

  6、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6

  说课内容:小数乘法教材40页-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习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计量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应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实际意义,以有意义接受的方式构建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对1升的表象,深化体验,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容量为2升的饮料瓶,净含量为1升的饮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两个,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各1个,塑料盆一个、量杯一个、六个一次性杯子,滴水龙头一分钟滴下的水等。

  说教法: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有“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的生活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及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利用学生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并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说学法: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防止学生的认知表面化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容量

  1、出示几个不同的杯子、瓶子,他们有什么用途? 引出容器。

  2、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进而引出“容量大、盛的水多”。

  3、课件出示两个外形一样但壁厚不同的杯子(如图)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引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体会容量的含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的结果会有不同。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争论到实验论证的过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的兴趣。

  5、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猜一猜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小。学生猜测后,课件播放倒水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能力各异,接着用图示进行分解,细说出推理过程,旨在让学生都能比较清楚的进行推理。最后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 观察图后直接判断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由实验到观察,根据图意判断容器容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伏笔,每个容器里到底能装多少水,引出容量单位。

  二、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谈话:你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得出需要有一个标准的量器来计量的需求。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你还知道哪些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的问题情境,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需求,以旧知识为背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三、认识容量单位

  1、让学生从带来的饮料瓶包装上找容量单位。再出示超市平面图:说说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标特写,让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找出容量单位。

  2、提取容量单位,引导概括容量单位一般用来计量液体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样的信息供学生选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取有用信息,不仅概括出容量单位是常用来计量液体的多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四、 感知1升有多少。

  1、通过量杯认识1升。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容器,估计哪一个能装得下1升水?把量杯中的1升水分别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其中一个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设疑“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这是小组合作通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里面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得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使学生理解这些容器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里面装的液体都是1升。

  4、估计:你喝水的杯子,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每组选用1个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丰富的活动中交流。本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三次倒水的体验活动,使之对“1升有多少”有比较深刻的感知。

  五、 应用拓展。

  1、辨一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让学生辨别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

  2、估一估:(经历三个阶段)

  (1)实物估计:先估教室中的纯净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这两次估计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寻找参照物的方法进行估计。

  (2)选择性估计:给出一些数据选择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计:看图想象直接估计容量。

  3、算一算:

  先欣赏节约用水广告短片。再计算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小时一天会流失多少水,计算过后课件将五桶纯净水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从视觉上深刻感知一个关不紧水龙头带来的水浪费,体验节水的重要性。

  4、说一说:出示盛有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水的杯子,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1升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容器进行判断,进一步体会升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算一算环节同时起到思想教育的渗透作用。最后让学生说说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的水是多少,体会到这时少量的水已经不能用升来做计量单位了,为后面学习毫升埋下伏笔。

  总评: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为学习体积和容积打下基础。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课始,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对容量的大小初步感知,再顺势而为,组织学生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然后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发现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把容量单位放到熟悉的旧知背景中认识,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估测容器的容量。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不断地与自我对话,加深了对“升”的理解,丰富了“升”的表象,初步体验到了猜测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认识1升以后,安排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在这样一次次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整节课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猜想、实验等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大胆进行猜想。这种猜想不仅是“我在猜”,更是“我在思”。教师让猜想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真正体验到了猜想所带来的乐趣。

说课稿 篇8

  一、辅导理念:

  学会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能力。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开始寻求个性的彰显,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会自我中心,急于表现自己。不会倾听,不能在倾听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常常因为课堂里不知道怎么听老师讲课而学习成绩提不高。不能在倾听中得到深厚的友情,常因不会倾听与他人闹别扭,不被理解。

  本次辅导“以人为本”,强调“自我体验”,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活动形式,引起学生对不合格的倾听行为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更好地投入学习,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通过这次辅导,改变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二、活动目的:

  1.学生对不良的倾听行为有比较感性的认识,懂得不良的倾听对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

  2.学生能掌握一些正确倾听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 3.学生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心理品质。

  三、活动形式:故事、游戏,讨论

  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纠正不良的倾听习惯,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五、活动准备:

  1.小品,情景剧的排演。

  2.相关课件制作。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金人的故事”。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故事的概意是……

  2.谈认识、感想。

  3.明理揭示活动主题:故事隐含的道理是: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会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其次,善于倾听,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我们要学会倾听。

  (活动导入环节以故事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身体器官耳朵和嘴开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很快地揭示了活动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学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学会倾听,这是我们在学习要培养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我们要掌握的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

  二、情景感悟

  (一)“游戏”热身:“听雨”

  1.说游戏规则

  2.学生游戏

  3、谈游戏感悟: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做得最好呢,就是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非常认真地在听!

  (二)“短剧”深化:“课堂一景”

  1.播放一个课件:“学生在上数学课的短剧”。大致情景是……

  2.讨论: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里由同样的老师教,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大不相同。

  3.小结明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专注的倾听是非常的重要的。学会倾听,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游戏、情景剧都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在似曾相识的课堂学习场景里能有比较切身的感悟。我们的心理团辅活动就显得比较有实效,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三、“头脑风暴”导行

  (一)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课堂里我们要掌握哪些倾听的技巧,提高倾听的能力呢?

  2.不同的科目我们要倾听什么?怎么倾听呢?

  (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1.倾听的方法和意义:倾听可不只是左耳朵、右耳朵的事,眼睛、嘴巴、四肢和身体、大脑都要一起来听。 具体内容……

  2.倾听的内容和目的:

  (“头脑风暴”的活动形式有利于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拓展总结

  1.表演:安排一个学生表演的情景剧“当朋友向你倾诉时” 大概剧情是……

  2.讨论:请大家谈谈,看了刚才的心理小短剧,有什么感受?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3.小结明理:“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与人相处的交往能力。善于倾听的人,人际关系就越理想,当周围的人们意识到你能耐心倾听,他们会自然向你靠近。相反,不认真倾听的人,人们就会对他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只能是自己被孤立。

  4.辅导员总结:

  通过今天的心理团辅活动,我们发现倾听无所不在,生活离不开倾听,学习离不开倾听。借助于倾听,你可以知道历代智者的教诲;你可以了解外国文化的精粹;你可以从述说者那里获得宝贵的馈赠。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倾听吧,让我们沉静的坐下来,目光清澈地注视着对方,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声响,宛若风铃,你就会感悟到书中的“黄金屋”。

  (用一个“学生交往的情景剧”来拓展,可以增加我们的团辅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主要谈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但同时倾听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拓展就比较自然)

  五、音乐欣赏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

  (这样安排与活动开头有一个呼应。也给学生一个学倾听的机会。)

【说课稿集锦8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锦9篇

2.说课稿集锦7篇

3.【精华】说课稿集锦8篇

4.【必备】说课稿集锦8篇

5.【精品】说课稿集锦8篇

6.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7.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