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8 10:02: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9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向量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在数学解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向量知识,可以解决不少复杂的的代数几何问题。《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计划安排两节课时,本节课是第2课时。也就是,在有了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空间向量坐标表示,以及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基础知识之后,本节课是进一步去认识、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变形公式,然后,围绕着空间向量的几何应用展开讨论和研究。

  通常,按照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造成解题困难。用向量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可使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的障碍而顺利解题,为研究立体几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而且,在丰富学生思维结构的同时,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及向量的夹角公式;

  ② 运用公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① 比较平面、空间向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转化的能力;

  ② 探究空间几何图形,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② 通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美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向量数量积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几何问题等价转化为向量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向量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采取启发引导、形数转化、反馈评价等方式;

  学法:体现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等形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的调整:基于教材中主要是运用向量夹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所以,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所要求的基本面;其次,鉴于向量兼容了代数、几何的特色,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前景,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向量法”的优势,安排了两个分别运用向量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来处理空间几何问题的典型例题,为解决空间的度量、位置关系问题找到一种新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渠道。以下,是我制定的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类比猜想,探求新知 公式运用,巩固提高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课外探究,激发热情

  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

  给出问题一: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E=EA1,

  D1F= ,如何确定 的夹角?

  [设计意图]:问题的给出,一时之间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突然,但预计应该会让他们联想到平面向量的夹角公式,由此作一番类比猜想,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处理过程]:

  设问:平面向量的夹角问题如何求得的?

  是否可将平面内求得两向量的夹角公式推广到空间?公式的形式是否会有所变化?

  学生活动:回顾平面向量数量积、向量夹角公式及其坐标表示;类比猜想,认识空间向量的夹角问题。

  (二) 建构数学:(板书)

  对于空间两个非零向量

  (三) 公式运用:

  1、问题一的解决:

  ①学生活动:解决上述问题。

  ②.变式运用: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AE=EA1,D1F= ,求BE、FD所成的角?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立几法、向量法来解决几何问题,并注意区分两个向量夹角与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夹角。

  [处理过程]:(由以往教学实践,部分学生可能想到用传统的几何方法)

  设问:如何用向量方法求BE、FD所成的角?

  (引导学生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B、D、E、F的坐标,进一步得到 的坐标,最后代入空间向量夹角公式…计算得出的向量夹角是钝角,而异面直线成锐角。)

  [评价]: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由向量的夹角来解决,可见,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时,方法并不唯一。在此,可以比较向量法和几何法,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

  ② 两个向量夹角与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夹角是有区别的。

  2.问题二的探究: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

  AC=1,CB= ,侧棱AA1=1,侧面AA1B1B的

  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B1C1中点为M。

  (1)求证:CD⊥平面BDM;

  (2)求面B1BD与面CB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立几法、向量法的尝试,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运用向量法的优越性。

  [处理过程]:

  ① 学生活动:让学生先试行用传统方法解决问题,估计不少学生会感到有一定困难。

  [设问]:类似于上题做法,能否用向量法解决这一问题?

  ② 学生活动:进入思考讨论

  ③ 相互分析交流——达成共识:

  (i) 证明线面垂直可转化为证线线垂直,进一步转化为证向量间的垂直,即向量的数量积等于零;

  (ii)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转化为求那两条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射线所成的角,在此,可构造两向量(提醒其方向,及向量始点的自由、不唯一性),然后求其夹角,从而解决问题。

  ④ 解题过程:

  [评价]:“传统解法”需作辅助线,有时不易作出;而使用“向量解法”,程序化强,便于操作,求解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基本原则:使图中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这样便于用坐标表示相关的点及向量),然后利用坐标系确定各相关的点及向量坐标,再借助向量坐标运算法则及公式,无需添加辅助线,即可达到解题的目的。

  3.小结,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有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

  (1)适当地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

  (2)用坐标表示相关的点、空间向量;

  (3)进行空间向量的运算;

  (4)体炼共性,转化为几何结论。

  (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相互交流。

  (五) 课外探究:

  (这是20xx年高考题)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

  底面ABCD是菱形,且∠C1CB=∠C1CD=∠BCD=60°,

  当 的值是多少时,能使A1C⊥平面C1BD,请给出证明。

  [设计意图]:这是20xx年高考第18题第3小题,是个探索型问题。把它放在这里,一方面:在高二阶段,接触到高考题,学生的兴趣颇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解题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单纯用立体几何知识解答较繁,而利用向量法去思考,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而大大降低了求解的难度,同时亦可激发他们不断求知、不断探索的欲望。

  (六)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引入: 问题一的解决: 课外探究:

  空间向量数量积、夹角公式:

  问题二的解决: 布置作业:

  用向量解几何题的步骤: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例题内容的安排上,注意逐步推进,力求使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思维同步,顺应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另外,课外探究题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拓展探索的余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鸣”、“含”、“泊”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教学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在古诗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读诗、品诗、背诗,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

  2、教法:我力求抓住古诗凝练的语言,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理解诗句含意;并借助想象进行感悟,引导学生说诗意、品诗情,读出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情境揭课题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导语:听着他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心情。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和教师生动地语言描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第二板块:知诗人解题意

  1、了解诗人。

  学生简介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2、简介绝句这种体裁。

  3、初读古诗。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矫正多音字:行泊(用不同的字音组词)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设计意图:了解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对于后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是如何的欢欣,为后面理解诗句的含义奠定基础。

  第三板块:想画面悟诗情

  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窗”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窗”,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

  接着第二个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

  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第四层次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啊,春天__________!

  2、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解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西岭(课件出示图)诗人说千秋雪,指的就是西岭上多年不化的积雪。这“千秋”指的很多年,可真的是一千年吗?

  (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要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

  (3)含。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难点。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我准备采取换字理解的方法。出示:窗有西岭千秋雪窗嵌西岭千秋雪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有”太一般了。“嵌”又只是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这中,只是静态的画。而“含”却是生动活泼。早春之际,西岭上的积雪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印在窗上,窗和景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吗?

  第二步:感悟诗情

  诗人透过窗,看到了西岭上的雪,江上的船,诗人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他会想些什么呢?诗人的高兴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更是因为(课件出示)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老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太平的生活,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又出现了繁忙的商船云集的景象。杜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喜悦,不高兴呢!

  3、整体感悟,再现画面

  短短的28个字的七言绝句,杜甫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

  古筝起,指名读,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使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在脑海中动起来。婉转啼唱的黄鹂,振翅翱翔的白鹭,千年不化的积雪,万里而来的船只,都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广阔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

  第四板块:求拓展多积累

  1、拓展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课外再去找一找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领略了美好的春光,感受了春日里愉快的心情。美的诗不但适合我们吟诵,还可以唱呢!欣赏歌曲《绝句》。

  【设计意图:诗的美在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得到彰显。伴着美丽音符的慢慢流散开来,学生或认真聆听,或轻声哼唱。那景那情不得不让人感慨诗之魅力。相信,古诗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五、说板书

  绝句

  杜甫

  有声有色

  生机勃勃有静有动

  有远有近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深化,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请两名学生板演。

  2、课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教师小结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

  二 、说教材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一样思考”中的感悟自然版块,该版块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本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主要写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本课的学习将会影响学生今后文言散文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对作者并不陌生从知识能力上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所以理解文章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点拨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学法:反复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大文豪苏轼一起泛游赤壁,那么今天呢,我们将和柳宗元一块宴游西山,感受一下西山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我认为如此导入不仅在温故《赤壁赋》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柳宗元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来介绍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将强调与本文创作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补充强调则是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中画出难读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通过看注解和讨论解决这些难点后逐段疏通课文,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重点研读: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西山与众山相比有何怪特之处?二是文章紧扣“始”字落笔,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三是为什么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通过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我之所以设计了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合作讨论来突破课文的难点

  拓展延伸:我将带领学生对比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我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本版块设计的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对比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是鄂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爱和奉献”篇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味”,通过情景创设,互动阅读等多种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的“读味”,;在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圈点批注的“写味”;在语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实现品词品句的“品味”。

  [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从中明白事理。体会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制作课件能表现文本内容、动物头饰。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一: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三个小伙伴,他们去干什么呢?在说话的练习中相机理解生字词“一起”。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栽树吧。

  情境图二,树上的叶片上含有生字,检查同学识字情况。

  【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同学进行轻松的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三个小伙伴栽树的情境,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自由选择,自主阅读。

  1、三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和它有关的段落,感受它哪些地方可爱。

  2、在小组内交流。

  【阅读时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为同学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先说说自身最喜欢谁,然后读出相关段落。随同学的交流引导同学学习文本。

  1、第二自然段:引导同学理解硬硬的,拱这两个词语时可以联系生活和动作理解。

  自这里可以比较句式: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我有硬硬的嘴巴。

  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这两个句式所表达的情感不同。

  2、第三自然段:在知道同学朗读时可以让同学故意挺起肚子,做出费劲的样子,来回走。

  3、第四自然段:读到“用长鼻子吸足了水吧树坑浇得湿湿的”时,可以让同学伸出手臂模仿象的动作。

  同学交流完每一段,都可以让同学比较一下句式,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同学感受小动物的心灵。

  4引读2、3、4自然段,同学通过朗读,扮演,品味重点词句,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5、学习最后一段后,让同学用“又……又……”的句式说一句话。

  6、分角色读课文。

  【尊重同学的情感,体现同学的意志,彰显同学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

  四、情境扮演,体验情感。

  1、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

  2、邀请几名小伙伴合作,戴头饰扮演自身喜欢的角色,扮演故事。

  3、扮演后,师生同评议。

  【合作学习时新课程同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他人合作是提高学习效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同学团结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引导评论,深化情感。

  1、 小树栽好了,三个小伙伴手拉手,围着小树又唱又跳。在栽树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单靠他们中的某一个人,能把树栽好吗?

  2、小组讨论。

  3、教师小结:团结力量大

  4、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棵小树苗,你想说什么呢?

  5、咱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同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同学的终身学习与有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为同学在文本语言和主题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

  六、指导写字。范写“栽”、“浇”

  七、阅读实践,知识拓展。

  1、同学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者好朋友听听。

  2、收集关于“团结起来力量大”的谚语或成语。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积累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和文本的对话,又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和: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挖树坑? 小野猪(图) 嘴巴拱

  运肥料? 小袋鼠(图) 口袋运

  浇水? 小象 (图) 鼻子吸

  团结起来力量大

说课稿 篇6

  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中的《世界之窗》。

  一、说教材:

  我所选的教学内容是《世界之窗》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立足中国了解、认识世界,了解人类的灿烂文化。本单元共分为“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和“多彩服饰”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使学生了解全球的三大人种和人类文化。对于第一课《世界之窗》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分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性的。对于第一课时《认识全球黄、黑、白三大人种以及知道分布区域》来说,这是一个平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拓展学生的视角。本课的切入点是立足中国,了解、认识世界的建筑与语言文化。在教材的使用上,我基于学生对全球人种的分类、分布的了解和教材本身,本课我仅仅选择建筑和语言文字两方面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的整合、补充,让学生来了解中外文化的多元性。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立足中国,从建筑、语言方面认识世界,了解中外文化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

  2、欣赏中外文化,感受中外文化的多元性,养成尊重、欣赏中外文化的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从建筑、语言两方面来了解中外文化的特点。教学难点则是:欣赏中外文化,感受中外文化的多元性,养成欣赏中外文化的态度。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课前我进行课前准备:

  1、资料袋:里面有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片以及相应的内容简要。

  2、课堂上所需要的板书此帖。

  3、白板磁贴、彩色的世界地图以及外国建筑的小图片。

  另外在课前还要进行分组,以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上的课前准备将在教学流程体现。

  三、说教学设计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安排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导入伊始,我创设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情境,变“苦学”为“乐学”。

  (二)文化交流,加深了解。

  1、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块内容:建筑与语言文字。让学生通过对建筑与语言文字的了解、欣赏,来感受中外文化的特点。

  2、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在建筑方面,

  1、我侧重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建筑,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通过图片欣赏、小组合作、自主选择,集体交流的活动形式加深对中国建筑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在小组合作中,首先请学生读一读预先发下的资料袋中的内容,再小组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老师从旁指导,最后用自己的语言了表述中国建筑的特点。

  2、这样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交流,培养了与人分享的能力,也激发了民族的自豪感。

  1、 在外国建筑上,我主要让学生了解外国各地的一些著名建筑。

  2、 这个环节,我通过图片浏览,连一连的游戏和白板贴图的活动来识记外国的著名建筑。白板贴图的活动是这样的:每个小组都有一块白磁板,上面有一张彩色的世界地图,在课前的发下的资料袋中有每个地区所代表的建筑的小图片,(如,金字塔),让学生将这些建筑贴到相应的区域。

  3、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举两得。

  (2)语言文字:

  第二块内容是语言文字。

  1、 我侧重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为了突出感受中国文字的变化之美,我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直观感受,主要演示了“欠、饮、鱼、龟”,初步了解文字的发展。接着我采用“猜一猜甲骨文中的12生肖”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对这些文字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龙”、“鼠”、“马”、“虎“这几个容易混淆的字,更是各抒己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感受到了文字的有趣。

  2、 由于世界上的语言有上千种,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外国的语言文字上我选取了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四种。通过“学一学”、“说一说”的体验活动,感受语言的特点。在这体验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对汉语的“谢谢”和英语的“thank you”因为在平常都能接触到,所以说得很流利,对于韩语和日文的“谢谢”陌生,一下子说不上来,但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通过老师的教,学生投入地学,很快将这两种语言学会。

  3、 这个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学说过程中感受了各国语言的特色,激发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各国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所体现的智慧结晶,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

  在整一教学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

  (三)总结升华,学会欣赏。

  1、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感受中外文化的特色,让学生欣赏中外文化。

  2、以学生谈感受,老师总结,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3、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这堂课所学,更深入了解世界的文化,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欣赏中外文化的同时,也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兴趣,为了解世界其他文化做了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分为中、外两部分。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纸贴形式进行及时板书。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外文化的特点,从而尊重和欣赏中外文化。

说课稿 篇7

  一、 说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主动学习。

  因此,本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学定教。

  二、说教材

  《比本领》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最后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树上果子的事。使学生懂得:学习中、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是需要合作的。《比本领》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了人们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说学情与教学目标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了交流、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 懂得和别人合作的重要性,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随文识字,理解文中“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培养合作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依据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读出大象沉稳的语气,读出梅花鹿得意洋洋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运用谈话、对比、表演、实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自由选用“听、说、读、演”等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由阅读、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极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六、说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实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1、播放动画片,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便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想一想,你从这段动画中知道了什么?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生动画面的学习特点,观看动画片,了解小动物的特长,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生字时,我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然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多种感官,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的设计,巩固识记生字,为教学目标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但是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尚浅,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困难较大。在朗读课文时,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指导朗读:首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然后让学生们抓住其中的重点词句,如“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团团转”等,做动作演示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把句子朗读出来,(如要读出梅花鹿的心情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师引读、生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领悟课文内涵,学会与人合作。

  4、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把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合作成功的事例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们增强了合作的意识,从而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着板书为教育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贴图板书,不但形象生动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一节课都生动、精彩。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但是,究其实质,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显得有些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即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想在这个课题上有好的复习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的弱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且学习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对溶液的最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并未构建知识体系。但对一些发散性思维要求高、逻辑思维要求严密又是实际应用性的问题上,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设计意图:对于这种全新的概念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并掌握它,因此这节课复习课我主要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安排自己的学生活动,老师只是在发现问题时做一下指引。

  首先:由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这些在平时的讲课以及练习中已经接触过,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补充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遗漏。

  其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设计了难度不同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最后: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及解题方法的印象并感受收获的喜悦。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变化情况的定性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溶液各知识点的复习,构建溶液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掌握利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溶液的一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实用性。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及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变化情况的定性判断方法。

  2.通过对溶液各知识点的复习,初步认识构建溶液知识体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变化情况的定性判断方法。

  2.掌握利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3分钟)

  【师】一杯白糖水我们化学里叫它什么?

  【生】蔗糖溶液

  【师】对,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我们叫它蔗糖溶液,同学们还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溶液?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生】举例回答

  【师】恩,溶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个单元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五分钟后由同学们选派代表给我们大家总结一下。(5分钟)

  【师】好了,现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生】生总结,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做最后补充。(7分)

  【师】大家很聪明,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看一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讲解已经发下去的练习(25分钟)

  【师】看来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重要知识,并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的练习先做这么多,谁来给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作业:学案的剩下部分为作业,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绿线里的6个生字,随文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以读感悟,抓住描写云房子的各种形状的句子,感受天中空云朵的千姿百态,随文识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整堂课设计成学生跟随小鸟飞上蓝天,去欣赏云房子,动手去造云房子的过程,在蓝天上遨游,在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观察、表达、想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片。

  学生:生字卡。

  六、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猜谜语导入,(云)那云造的房子你们见过吗?答案就在课文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云房子》齐读课题。(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件出示“蓝天白云”画面) 学习“房”字。

  明确目标后进行效果预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时师出示任务并口述

  任务一:认识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给出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及方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任务提示自由读文,小组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老师先评价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指名一组展示生字学习情况:

  组长组织:我们小组会朗读词语,读对的请大家跟我们读2次,如果读错了,请其他小组纠正。(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小组成员轮读,全班跟读)小组成员汇报易读错的字音,如:我来汇报易读错的字(平翘舌、前后鼻音、轻声)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全班去拼音读。

  评价加分后让小组展示汇报二类字。

  再换一组同法认读二类字(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接下来是逐段汇报,随文识字。

  词语读好了,课文小朋友会读的更流利,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指名一组展示:

  小组代表朗读第一自然段。(如果读得好,你真了不起,文中最长的句子你都能把他读好,是这样停顿的吗?)小朋友也像他一样根据提示读一读这一段。

  (如果读的不好,你遇到困难了,如果你根据老师的提示,在有停顿的地方停顿一下,你会轻松许多)

  师:(出示:来不及)能读好这个词语吗?看到了这个“及”你又想到哪些同音形近字呢,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这些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词语: 高兴极了 一级一级 来不及)

  过渡:一场雨过后,有一些调皮的云宝宝就呆在天上不肯回去,瞧(出示课件)一群小鸟看到后说(出示课件文字)

  师:可爱的小鸟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过渡:小鸟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哪个小组读一读?一组读

  师:这两种云房子小朋友再来读一读(有的像….有的像…..)

  师:(听出来了,根据你们这么停顿,云房子漂亮了许多,一起再来读一读)(如果这样停顿一下,你的云房子会漂亮许多)

  师:这段中藏着一个字宝宝,谁发现了?会写的同学举举手,一起背写一次。(样)

  过渡:那小鸟们在云房子里都干什么了呢?男生一起读第3自然段。

  师:还干什么了呢?女生读第4自然段。谁来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小鸟干什么了?(作客,玩耍)

  师:谁来说说“作客”的意思。

  师:是啊!你来我家就是作客,谁能用做客说一句话?耍和客都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请大家小组学习这两个字。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学生主要从结构,部首,笔顺组词方面来汇报交流)“耍”字有个双胞胎知道是谁吗?与“要”比较(指导写“耍”)(学生能说出来就让学生说,说不来老师再讲)

  过渡:正当小鸟们玩得高兴时看天空发生了变化!(出示动漫课件)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这一变化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师:“然”是这课中笔画最多的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它?

  生:想办法记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书空把他记住。

  师:谁能给然找个朋友呢?

  师:这些词语你会用吗?(出示课件:选词填空)

  师:那是谁让云房子消失的呢?(出示:一阵风)

  师:课文中像“一阵风”这样的词语还有许多,你能找到吗?

  生:一场雨,一只小鸟 一群麻雀 一个太阳 一片蓝天

  师:(出示课件再次巩固)齐读

  过渡:现在天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齐读6自然段。随机学习洗和净。

  任务二: 描红“房”“造”“客”写好“然” “及”

  学习提示:观察这些生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同学们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生字也一定能写好。(出示生字)齐读这些生字,你们觉得哪个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课件出示然和耍,观察这两个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一组展示,师根据学生回答范写然,耍(它的主笔是横,所以这一横要写的长一些),师:孩子们,又到了咱们的写字时间了,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把这5个字(师指着课件中的5个字)描红一次,然后再把耍和然工工整整的在写字本上各写两个。好,现在我们把书翻到136页,看谁又快又好。好,现在请大家从笔袋里轻轻的拿出一支笔,放到书前,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带大家练个小气功,叫写字功。(放古筝音乐)来孩子们坐正,让我们静下心来,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来,咱们轻轻地拿起笔,开始描红,要注意手离笔尖是一寸,在描红时我们要用心去描,这样字就会进入我们脑子里。(看,XXX的写字姿势真好)写完了就请组长为你们组写得好的贴上小星星。

  重视交流过程比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要。分享学习成果,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一人一半;一个人智慧众人分享,会变成多个智慧。互相欣赏,这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3、检测导结

  猜谜语填空

  七、说板书

  22.云房子

  及 然

【【实用】说课稿9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四篇

2.【实用】说课稿五篇

3.【实用】说课稿3篇

4.【实用】说课稿三篇

5.【实用】说课稿4篇

6.【实用】说课稿八篇

7.实用的说课稿10篇

8.实用的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