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21:38: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点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思路

  1、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发了辅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②学生试做例5。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⑴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⑵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⑶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3、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学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三、教学中体现的新理念

  教学中如何成功的体现: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0.31.330.8750.009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151501500

  除数5505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学生审题列式:56.28÷0.67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56.28米÷0.67米=5628厘米÷67厘米=84(条)

  解法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再计算。5628÷67=84(条)

  答:可以截成84(条)。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

  把除数0.67转化成整数67,扩大了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56.28也应扩大100倍是5628。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91.2÷3.80.756÷0.18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10.5÷0.75。

  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

  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

  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但三年级的孩子对骆驼和沙漠缺少一定的认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3、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

  (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我决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再在步步推移地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二)、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沙漠”引导阅读,并划出有关描写沙漠的句子。组织交流时,我将抓住“茫茫、无边无际、松散、铺天盖地”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沙漠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对沙漠的印象,然后播放一段沙漠的录象,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感受在沙漠生存的极其不易。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

  点击课件——(最后一节)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两个问题:(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3、走进沙漠

  请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3、4小节,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板书:贮存养料 )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引导学生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

说课稿 篇3

  “课程评价方法”研究是本学期我校品社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课程的评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能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评价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隐性的地位,它常常在“润物细无声”中辅助课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课堂评价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今天由我执教的《我的岗位》一课,设计时,就是将“课程评价”的理念作为一个要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将评价作为“暗线”落实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力图在不经意间促进知、情、行的统一。下面,我就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题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意图。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在集体中》的一课。教材提供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版块“聪明豆”:呈示了三组学生寻找岗位的讨论——岗位该不该自己找;找什么岗位;找岗位的目的及找岗位的心态,意在引导学生自己找最需要的岗位,明白寻找岗位的目的是为同学服务。第二版块“七色光”: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五个岗位上的同学为集体服务的好事例,树立榜样,意在引导学生为集体尽心尽力地服务;同时以问题引导学生在集体中找服务岗位,思考怎样为集体服务。第三版块为“小舞台”:用儿歌巩固已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岗位就是责任。

  对于教材提供的这三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本班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时调整,以求做到“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首先,“聪明豆”部分调整为——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班不同岗位内容,强化岗位服务意识。定下这个调整后的目标,主要是基于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班学生自一年级起,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班级岗位。在这些岗位中,有些岗位因为佩戴上了标志,如中队委员、小队长,对于他们的岗位工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的评价表,每项工作一一对应,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岗位就显得比较重视;但有些岗位,相对于有标志的而言就显得不太起眼,他们在岗位工作上也就显得不够主动,不会关注到他人在岗位上的付出,甚至于有时还不配合其他岗位同学的工作……因此,强化岗位服务意识,鼓励大家在为他人服务中体会成长,是改变这一情况的首要措施。

  其次,“七色光”部分调整为——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相互支持、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的情感,并从班级小主人的角度,寻找新岗位,自发地为大家服务。我班学生人人有岗,但岗位履职情况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并不强,热情过后,不能持之以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当然也有部分岗位,因为大家的不配合造成了不能很好完成岗位工作的情况,因此,获得大家的支持,增强责任心,成了干好岗位工作最好的途径。在这样的基础上,增设新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为班集体服务中来,体会为他人服务的辛苦,也就“水到渠成了”。

  依据学情调整教材后,将教学目标定为四个层次: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明确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尽心、恒心和动脑。

  3.回顾自己在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烦恼,出谋划策,共商一些解决的方法。

  4.提出集体中需要增设的新岗位,讨论交流,模拟操练,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心。

  为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激发情感,明确岗位目的。

  20xx年5月31日,我班全体学生完成了入队仪式,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到今天也不过十天左右,入队前他们积极地表现着自己,争着为别人做好事,入队后,他们的这股热情仍旧高涨,这也是少先队组织对队员提出的要求,要求每一位队员能多为他人服务,而这也正好是《我的岗位》提出的岗位宗旨。因此,课的开始,我就以“少先队”为引子,提出了“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岗位意识,这也是作为课后评价岗位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接着,由佩戴对标志的岗位说起,逐渐谈到没标志的岗位,帮助学生树立起在班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从而能重视自己担当的岗位职责,此时,我们的评价作为一种无形的标准深入人心,每个岗位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品社课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增值功能得以表现。

  有了对自己岗位的重视,就会产生怎样才能干好岗位工作的思考,此时,自然进入活动二、解决问题,落实岗位要求,树立起相互支持的岗位责任心。

  在寻找“岗位责任星”的活动中,学生们自发地发觉了身边的榜样,由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找到尽责的同学各不相同,这是一种很正常情况,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样样事情都完成得尽善尽美,但是他们在岗位工作中的闪光点会被同学发现,在夸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做好岗位工作的秘诀的同时,在与同学的交谈中,明白了,班级工作是大家的事,我们有责任支持其他所有岗位的工作,包括我这个特殊班级成员——“班主任”,形成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好班级大家庭的理解力!

  有了这股凝聚力,再加上班集体建设中本身产生出的新问题,活动三、创建岗位,强化岗位要求,就是学生身为班级小主人,发挥能力的实践环节。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班级建设中有了新的需求,我们班“图书管理员”就是一个比较典型、急需的新岗位,这个新岗位内容的制定主要由学生完成。因为班级原先岗位内容的制定,由于学生年龄与认知因素,基本都是由老师定,学生实行,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而在今天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行制定岗位内容的能力,因此,在制定新岗位——“图书管理员”岗位内容时,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副,以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同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自行制定岗位评价标准的一次实践。而这个环节,不仅仅为下节课竞聘做好了准备,同时又成为学生自行寻找班级新岗位的范例,可谓一举多得。

  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对“课程评价方法”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平时采用的评价方法较多地使用的是一些书面的评价方式,如评价表,是否还有其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可以辅助与我们的教学?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属于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这节课同时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信息的基本概念也为后续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典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二、说学情

  教师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理论知识有些抵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能够说出信息的定义,并能描述出信息的特征。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提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主要内容是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所以将其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节课知识中的信息的定义,较为抽象,高中生比较难深入理解,所以把理解信息的定义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会利用大屏幕将感觉剥夺实验中的小屋场景呈现出来,并以互动的方式,提问如果让在座的同学进入小屋能坚持多久。学生思考后回答在小屋中停留的时间,可能是一天、一个小时或者时间更短,因为在小屋里不能有任何交流,没有任何信息的获得。在学生回答后,说出实验结果:最终能坚持三天的人寥寥无几,尽管给丰厚的报酬。从而我们能够看出信息的重要性。接着我会抛出疑问,信息具体指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引入本节课的新课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将实验的场景利用大屏幕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提问,引发学生对于信息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接下来新课的讲授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几个任务进行讲授:

  首先是任务一:信息的定义

  承接导入的情境,问一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哪些信息,比如从我们起床到现在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给我回应说出起床时的闹铃声。然后我在大屏幕上呈现图片,过马路时的红绿灯,运动会的赛场上小明获得第一名,以及去往医院检查身体,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作为诊断的依据,设置问题:通过什么获得的信息以及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布置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后回答,小组代表回答通过看交通指示灯知道是否通过马路,通过运动会的颁奖知道小明获得第一名,通过医生的听诊知道患者的病情。信息可能就是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内容。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是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的事物及事物的变化都包含着信息。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学生的已有认知角度出发,便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现有情况了解。接着布置小组探究的任务,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师作适当的总结,可以及时对于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任务二: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我会设置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信息,那刚刚同学们所说出来的信息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呈现的呢?布置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信息感受到,通过闹铃的声音知道要起床的信息,通过红绿灯知道是否能够通过马路等。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进行总结出:信息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同学,我们在过马路时除了通过红绿灯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交警的手势;知道天气预报,除了可以通过电视,还可以通过什么?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够说出天气预报还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因此可以得出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问题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适当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于信息载体依附性的理解。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任务三:价值性、时效性

  接下来我会利用案例给同学们讲解,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主题词7个字,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 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让学生思考信息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听完故事后,能够说出信息具有价值性。

  接着和同学们讲解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了世界的三大要素。由此体现信息的价值性,然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信息的价值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并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探讨思考。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知道什么是信息的价值性,并且能够回答出信息价值性体现一方面在精神领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的价值。并且能够理解部分信息在通过加工之后增值,体现了信息的增值性。

  我会利用观看过期的天气预报不具有太大的利用价值。然后布置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具有时效性的案例,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时效性还与信息的什么特性有关系。学生在教师讲解的案例过后能够思考出,观看去年的报纸,过期的学校通知,都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信息的时效性也和信息的价值性相关。

  根据案例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信息的价值性。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信息的价值性。

  任务四:共享性

  教师通过萧伯纳的名言提问同学,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性。然后布置自主探究的任务,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信息共享的例子。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能够对信息的共享性有一定的感受。并且能够举例说明我们现在的课堂传授知识就是一种知识的共享。

  利用名言引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且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对于信息共享性的理解,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巩固提升

  我会布置任务:布置任务,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实践练习。

  通过巩固练习的设置,能够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我来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因此我将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思考信息的其他特征。

  课后的作业将本节课知识延伸到了第二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和学情

  《我的爱好》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课,本单元阐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培养,本课则着重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发展智力,都是有好处的。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三年级学生对接触到的更多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比较缺乏选择能力,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还处于从不稳定性向稳定性过渡的阶段。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人成长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认知目标:1、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2、知道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活动产生兴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行为目标:1、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2、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为集体服务。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1、媒体教学法。

  运用这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出示直观形象的物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故事讨论、案例辨析、爱好展示等环节运用多媒体形、声、色的渲染,还有展示的学生作品,使得学生自然受到吸引,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始,采用我校武术班学生练武的一组镜头引出课题,这也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和启发。在案例辨析中,我创设几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充当评判,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四、说学法

  比较多地采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初步体验

  儿童认识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导入,能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引发道德感性认识。

  在上课开始时,先多媒体展示我校武术班学生晨练的几组镜头,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来。然后又出示这些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参加过哪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将兴趣活动初步分类,展现兴趣爱好的多样性。营造了这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很好地使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故事讨论 明白意义

  出示文中故事《围棋迷——昊昊》的插图,同时播录音故事。在讲故事前,出示两个问题:1、昊昊的兴趣爱好是不是健康的?为什么?2、昊昊是怎样坚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取得成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导向性。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然后由这个事例引申到学生实际,提出:你觉得有益的兴趣爱好会对你有什么好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走向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交流,做到有所准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代表从不同种类的兴趣爱好来阐述“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这两点。此时,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这样,本课的认知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3.辩论分析 加深认识

  开设小论坛,让学生就教师出示的两种情况进行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检验其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由此,学生通过判断分析来选择有益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接着,教师展示学校及教室环境布置的图片、书法作品、板报等画面,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为班级服务,为学校争光,从中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4.情境体验 深化理解

  学生受到正面榜样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人的成长,学会正确选择有益的兴趣爱好。但在实际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来自主观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我根据文中以及来自学生实际的四个小故事创设四个情境,由每个小小组选择一个参与角色表演,通过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5.结合实际 指导行为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快板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班级学生在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会使学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触动的同时,内心也受到震撼,因为现实中身边的榜样对学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后让学生说说今后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体验与感悟,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回答,道德意识得到了强化。接着,出示儿歌《兴趣爱好》,既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6.课外延伸 知行统一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培养兴趣爱好的故事,以榜样来激励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兴趣伴我成长”的队会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会对他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教学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认知与体验感悟,在课外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真正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说课稿 篇6

  【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本课教学中,老师能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开展猜一猜、比一比、拨一拨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将“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深入浅出,进而强化了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的数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本节课呈现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借助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层次是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同时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进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算盘,因此教学中既要渗透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又要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2、学生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拨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 引出课题。

  1、展示形状各异的算盘图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形状各异的算盘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观察 认识算盘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

  1、课件演示,了解算盘的由来。

  课件出示:计数的历史演变过程:“结绳计数” “算筹计数” “摆珠子计数” “算盘计数”。

  介绍:算盘是中国最古老的计算机,我们的祖先在1000多年前就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算盘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还传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谈感想。

  听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我们的祖先很智慧,小小算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好好认识算盘,把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算盘历史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仔细观察算盘,说说算盘里都有些什么?

  2、认识“框”、“梁”、“档”“上珠”“下珠”。(板书并结合课件演示)

  3、用动作比划自己认识的名称。

  4、儿歌记忆法。

  课件出示:

  小算珠溜溜圆,梁把算珠分上下,中间档来串一串。框把算珠全围上。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演示、动作比划、儿歌记忆等不同方式,使学生记住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三、实践操作 使用算盘

  1、在算盘上表示1-10各数。

  (1)引发冲突:借助课件展示算盘上杂乱的珠子,在这样的算盘上能直接拨数的吗?引出在算盘上拨数要先离梁。

  (2)小组讨论:如何在算盘上表示出1-10各数?

  (3)共同拨数:利用Flash动画软件,学生说数,老师拨数,重点引导“五”和“十”的拨法。

  2、了解如何定位。

  (1)借助课件展示不同的定位。

  (2)小结:算盘上计数,定数位可关键了,个位定在哪儿,十位、百位、千位也固定了。

  3、用算珠表示数。

  (1)拨数前,要先注意什么?

  小结:当珠子都离梁时表示算盘上没有计数。

  (2)在算盘上逐个出拨出各数:563 208 560 600

  个别学生利用Flash动画软件,在电脑的算盘上拨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数。

  强调: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档表示。

  ③渗透拨珠的指法。

  拨入下珠时用大拇指,拨去下珠是用食指,拨入拨去上下珠都用中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生生交流中懂得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只要个位定下来,其余各位也定下来了。并通过动手操作拨珠学会了算珠计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巩固应用 加深认识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和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①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

  ②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

  ③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

  2、连一连

  把相同的数连起来。

  3、用三颗算珠在算盘上表示一个三位数,最大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算盘的结构特点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读写算盘上的多位数。】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算盘,并会用它进行拨数,它的神奇之处是不仅能表示数,用它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呢!熟练的珠算计算并不逊于计算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一些资料,发现更多关于算盘的奥秘。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2、教学目的:

  ⑴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⑵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⑶ 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引导入境──明确目标──指导朗读──提问探究──小结巩固──练习提高)。

  2、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中国”“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练习提高,安排图景和文字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说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1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

  指导朗读(15分钟)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

  小结巩固(5分钟)

  练习提高(8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引导入境:(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引出“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吧!”

  明确目标:(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出明确“学习任务: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解说指出:这首诗很美,“美是需要发现的”请同学们从学习任务入手,带上三个问题去发现诗中的“美”,问题是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②怎样联想和想像?③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

  指导朗读:(15分钟)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等形式。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分两步,先探究内容。问题是:

  ⑴ 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

  ⑵ 你能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吗?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

  ⑴ 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⑵ 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 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结巩固:(5分钟)先齐朗诵诗歌一遍,再请学生概括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最后老师作结“老师认为:这是一首极美的诗。首先,全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极具音韵美;其次,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又具意境美;还有,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练习提高:(8分钟)如果探究讨论热烈可安排为课外作业。安排两题:

  ⑴ 由两副烛光图片引发联想和想像。

  ⑵ 课后练习,仿例续写。

  3、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设计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梯级,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其次,辅助运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资料参考,用图片画面作引导,增强直观感受;另外,学生间的交流,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说学法】

  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培优转差。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2、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3、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 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书】

  突出“美”:

  音韵

  美

  意境情感

【关于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集合6篇

2.关于说课稿集合9篇

3.关于说课稿集合七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6.关于数学说课稿集合九篇

7.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8.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