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1:39: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六篇

说课稿 篇1

  课文以荷叶为舞台,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以非常立体的形象展现其中,构筑了一个非常清丽美好的童话世界。文章很美,把人化了的小动物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氛围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虽然没有故事情节,但是留给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却很大很大。

  谈谈我对学生的把握

  这是一年级的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他们能感受到蕴涵在人化了的物中间的童趣,并有足够的想象力,但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与和谐感缺乏体验。

  因此让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生长在荷塘里,与荷叶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和谐快乐的美,营造一个自然的美和童心的趣合二为一的课堂,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快乐,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扩展教材的“形”

  课文是优美的,但文字本身不具有形象感。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可以展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美,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本课课件一方面从文章的童趣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化了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课文蕴涵的美感出发,置入了许多美仑美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时的“美”与“趣”就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的美与趣,并能更好的呈现和融合。

  2对课文语言的充分朗读——扩展教材的“味”

  文字是平面的,只有借助声音才能立体起来。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

  读,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文本的“味”便出来了。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本节课以读贯穿教学,在读中体会乐趣,以读带动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学生将书读厚,将书读深。

  3语言的实践与积累——由“文本”向“文外”扩展

  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教材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本课中学生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有两次。

  1)在了解课文角色的前提下,尝试体验角色做自我介绍。教者试图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交际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

  2)凭借教材扩展学生的想象,通过师生互动表演这一平台,把学生的想象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训练说话,将课文向更深层次拓展,达到对文本的丰富和补充。同时又在学科间的整合、诗文的整合中将文本向文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语言。

  运用语言离不开语言积累,在课的最后,呈现一组与课文关联不大但却应该了解的词语、诗文,则是希望把学生的眼界引出课文以关注更多的关于荷叶、荷花、荷塘的信息。

  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一)生本对话

  1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与文本对话,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

  读课文以获取最真实最鲜活的感受。读然后自我介绍;读然后品味快乐;读然后互动表演,期望以此达到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2《课标》一再强调:阅读要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又基于课文的段式结构,课堂中多次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并以“你喜欢?你认为?你觉得?”类似的关注印发学生生发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二)生生对话

  课堂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独创性,要善于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同时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在本节课中多次尝试让学生合作,如交流朗读,给青蛙编歌词;也尝试让学生面对面对话,如自我介绍时的提问;也尝试让学生进行个别的交流,如让小蜻蜓飞舞时去找好朋友说话。以此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容纳他人、欣赏他人的品格。

  (三)师生对话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对话,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学生是有差异的,但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见解都应得到珍视和关注。本课教学中,执教者试图通过降低老师的身份,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对话;多给学生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尊重学生的感受、想法和意愿,让自己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在平等的对话中碰撞、融合等做法,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的科学老师,我叫。

  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能量》的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能量及其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内容是认识能量和能量的形式。主要包括观察能量驱动物体的现象,整理信息,归纳得知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并且通过实验体验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思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先从物体工作需要能量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理解物体运动需要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归纳出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让学生思考能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二、说学情分析:

  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五年级的学生对“电、光、热、声、磁”这些能量只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但不一定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从年龄的特点看,五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该课的唯一一个实验活动中,训练学生在制作让小车动起来这一教学活动和分析的基础上为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的科学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能力培养

  1.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制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思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等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而我把经历观察、实验记录、整理信息、逆向思考等的研究,建立“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概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会先播放乡村或旅游区内不停在转动的小水车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抛出问题:是什么东西让小水车动起来的?从而引出“能量”的科学概念和课题。

  然后出示课本68页各种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机械的名称,讨论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是不是任物体动起来都需要能量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管理是那一种方法都需要能量。然后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说说在视频里听到或看到了什么能量,使学生知道能量是无处不在的。

  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虽然能量普遍存在,便假如缺少了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比如缺少了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提问—实验记录—交流—思考”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气球、橡皮筋、木板小车、剪刀等实验材料、小水车转动视频影片等,有关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图片、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4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68页各种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机械的名称,讨论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使学生明白这些机械物体都必须给它们施加力量才能运动起来的,而这些力量就是能量。

  目的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的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环节二:合作尝试,让小车动起来

  1.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学生为他们准备的气球、橡皮筋、木板小车、剪刀等实验材料,尝试动手制作,让小车动起来。

  我会先展示实验用的小木车,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有用什么办法可以给这个小车一点能量,让小车动起来?

  2.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结合生活经,各小组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制作活动,观察并记录。

  3.把让小车动起来的制作方法以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4.交流讨论:每一种让小车动起来的办法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让小车动起来的?

  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活动,学生在观察中风、磁、电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环节三:出示课本70页中火车、闪电、阳光、火、电磁铁等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中,存在着哪些形式的能量?除了这些能量之外,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其他的能量形式。

  环节四:让学生讨论: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了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目的是进一步促使“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提问——实验记录——交流——思考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让小车动起来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我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文本特点: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也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培养目标:

  认知方面:初步感知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品味槐花美、槐花香的特点,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技能方面: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表达出对美的感受。

  情感方面:初步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对槐乡产生美好的感情,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情感伏笔。

  三、设计理念:

  《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特点鲜明,是我们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美的教育,是语文教学作为承载着弘扬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通过感受语言美、语境美、语意美,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理解的审美教育不是单向的美的知识的传递,它不是让我们的孩子被动地接受美的教育,而是要让孩子们打开心门,用整个心灵去触摸真实的、可感知的美,并用真情去创生出美的境界来。

  当把“感知美”和“创造美”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看,并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时,教学的意图便在我们头脑中逐步明晰起来。我把它概括成以下三点:

  1、感知文本的“和谐之美”

  文中的槐乡,充溢着美的音符: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能见到洁白、美丽的槐花,到处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气。槐乡的孩子们更是沉浸在槐花、槐香的怀抱之中,他们以此为乐,以此为豪,慷慨地用槐花饭、槐花蜜盛待远道而来的小朋友。这小小的槐乡,无处不洋溢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文本传达给读者的这种“和谐”韵律,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设计时关注的要点之一。

  2、感受课堂的“情境之美”

  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中,她是很善于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她觉得教师应该成为连接文本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境化,而“美”则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因此,为了更好地彰显《槐乡五月》一文内在美的特质,在教学设计中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即努力通过教师的语言的美,体态的美,板书的美以及营造的背景音乐的美等来感染学生,让师生情感得以融合,共享课堂美的意境。

  3、感悟生活的“创生之美”

  当学生理解了美的实质之后,往往会产生表达美的感受的欲望,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真切、最愉悦的了。我们要把这个机会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小手、自己的声音、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感动或激动,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通过自己来创造的。

  四、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我的教学思路就呈现给大家以下四个板块:

  1、聊聊槐乡话题

  以亲切谈话,回忆《水乡歌》导入,引出“槐乡”,通过聊槐花、槐香,使学生产生对槐乡了解的好奇感和迫切感。

  2、整体感受槐乡的美

  槐乡美,课文写的也很美,老师先要把这种美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本篇课文要求背诵,我先在课堂上配乐背诵给学生听,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了美,并且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老师背诵得流利优美,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接着让学生交流听完一遍诵读之后对五月的槐乡的第一印象,有针对性地检查课文长句、段落和生字的朗读掌握情况,再交流二次读后对槐乡五月的感受,从而引出第四自然段全文的中心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

  3、欣赏表达槐乡的美

  尊重学生的理解,采取随机分析句子的教法。先让学生找句子,找到相关句子后再进一步找关键词或短语,让他们通过反复比较朗读来感受到槐乡的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体会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槐花图以及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读、说、议,表达出对槐花的美好感受。

  4、自主创作槐乡的美

  首先罗列出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词语,比如描写不同香的:清香,醇香,浓香,香海;重叠词语的:白茫茫,香喷喷,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等,接着出示朗读二年级的《水乡歌》,让学生模仿水乡歌的形式创作一段槐乡歌,创作时可以选用出示的词语。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槐乡的美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又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言的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也可以是“美”的创造者。

  每一次上课,我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文章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说课稿 篇4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整体感知,想象画面→(二)交流读书的感受→(三)引导复述→(四)总结教学

  在第一板块中,我要求学生感情朗读,在头脑中放动画片,并要求说说印象深刻的“镜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触摸文本,同时教师也初步地了解学情,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作一铺垫。

  第二板块“交流读书的感受”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这一教学环节,是按照如下的故事情节逐步展开的:(一)九色鹿奋不顾身救调达(二)调达看皇榜进宫告密(三)九色鹿见调达气愤痛斥(四)调达背信弃义受惩罚

  学习“救调达奋不顾身”,首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1—6自然段,然后谈一谈他们读书时产生的独特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领悟九色鹿的勇敢、果断、奋不顾身等;二是图文结合领悟并读出调达感激的心情;三是领悟九色鹿的不图回报;四是想象调达是怎样郑重起誓的。

  接下来是,学习“看皇榜进宫告密”,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是引导想象皇榜内容;二是引导想象调达见到皇榜时的心理,体会调达的见利忘义。

  学习“见调达气愤痛斥”这一情节,主要任务是引导理解九色鹿见到调达时的心理,理解“见利忘义”、“滥杀无辜”。

  学习“背信弃义受惩罚”,抓住国王的言行进行朗读、体会,明白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诚信无价等道理。

  以上说的是第二板块的教学。第三、四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复述,总结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设身处地的感受、有声有色的描述想象的内容……把阅读、口语交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语文学习与其它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力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体验故事中角色的真与善、美与丑,从而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提升,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剪花边》这节课,是浙美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第四课,在《彩蝶飞飞》一课之后,属于新课标划分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掌握了对称的剪纸方法来剪蝴蝶,从而为剪花边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二年级小学生能通过亲手实践,初步掌握剪纸的几种基本方法。本课以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为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并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四点:

  1、认知目标:通过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花边,来了解花边的用途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剪的方法剪几条漂亮的花边,并能将它们美化、装点在教室里,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欣赏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剪花边体验剪纸的乐趣,体现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创造、敢于表现的精神。

  三:说学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重在学生的动手参与,示范少而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剪花边的方法。

  四:说过程

  花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儿童可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创作自己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花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师生一起“寻找花边——学剪花边——设计花边——应用花边”的步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一部分:寻找花边

  通过礼物导入,直观的引出本课的主角——“花边”实物,加强学生的认知。学生对于花边,看到过,但不一定能直接确定及命名,通过“寻找花边”,发现身边的“花边”,了解花边的实用性的同时,观察、比较,再次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花边”,认识花边——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相同图案、重复排列,感受花边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花边的作用: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二部分:学剪花边

  通过前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花边”,在学剪花边的步骤开始前,我有意出示了一条自己事先做的“花边”,引出今天的任务——剪花边。同时,在本课的设计中,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应用之前所学的相关内容,了解美术课程安排的连贯性,我还有意提起了《手拉手好朋友》一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方连续”的概念,并学会区分。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我也有意出示了错误的方法,请求学生的帮助,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正确的做法:

  (1)画。判断,这三种画法哪个正确?

  (2)剪。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剪时注意安全。

  (3)对称剪纸法。

  进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第三部分:设计花边

  通过更多的“花边”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的设计灵感,并通过教师语言:看了那么多小朋友剪的花边,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试试了?来调动起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手,将纸条变成一条条美丽的花边,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体验美术课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部分:应用花边(作业展评、拓展)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积极地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学生制作的花边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一起动手,通过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其中一条,开展自评与互评的评价环节,让学生认识自己制作的不足之处及好的地方,与此同时,感受“花边”的美。在本课的最后部分,我结合第一个环节中提到的花边的实用性,提议学生将自己剪的花边应用到生活中去,装饰、美化自己的物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美、创作美,并能很好的运用美。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开汽车是幼儿模仿成人生活的交通活动,是小班幼儿所熟悉又十分喜爱的游戏方式。"开汽车"游戏活动的题材力图以宽松、有趣的游戏背景,吸引幼儿看看、说说、唱唱、玩玩。因此这一取材符合新《钢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安排充分体现在生活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幼儿对数的意识,感知数趣,开汽车活动即是角色活动又是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因此这一教材蕴含多种教育价值,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是幼儿自发的活动,能让幼儿在模仿成人活动的游戏中身心得到满足;其次它又蕴含着科学价值,汽车号码一一对应入座的数量关系;同时乘车产生的文明行为则是培养幼儿道德文明的好时机等等,因此整个教材目标具有很强的整合性。

  另外,本学期我班的班务计划中教学措施提出,在当今"冷落"游戏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重审游戏的发展价值,仍坚持游戏为自主方式,开展活动。所以教材"开汽车"即符合纲要精神目标和小班年龄特点,同时贯彻着本班班务计划的措施方法。

  二、说目标和过程

  教学活动以认知情感为两条主线呈现,以秋游为线索,以乘车为形式,设置整个流程:观赏汽车--买票-上车入座-乘车游玩-开车回园。

  本次活动目标:

  1、能按物点数1-3点。

  2、通过乘车游玩找找与"胸饰"相同样的物体,培养幼儿观享能力。

  3、在游戏中感受乐趣。

  本次活动重点是能按物点数,因为这是活动开展的出发点是基础;但并未让幼儿说出总数。难点是找到自己胸饰点相同的座位和动物,为什么呢?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幼儿才能完成游戏活动,其次小班幼儿对总数的守恒不太理解,活劝中提出让幼儿寻找是"同样"的物而不提"同样多"。因此幼儿寻找是凭着:①点数的形状;②点数排列位置;③点数的守恒为向导寻找座位和动物,凭的是观察。为解这一难点,我在活动中以情境示范,幼儿亲自操作,检票员"监督",打乱排列规则寻找动物,递进性环节来完成的,体观从感知到操作的过程,从而更好的解决难点。

  三、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开出三辆汽车,以"·· "先呈现,教幼儿学习点数;继而再开出"···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同点数;最后"· "呈现,幼儿独立目视口答完成。

  第二环节:买票-找座

  在买票中继续学习点数,点完后再去找与胸饰相同的座位,是重点的巩固。难点的第一次解决。

  第三环节:秋游-到动物园

  在下车到动物园寻找与自己胸饰相同的动物游玩,是难点递进性解决。

  四、说活动特色

  1、认知、能力、情感三条主线较为清晰,活动流程自然,取材生活,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化,游戏化。

  2、面向全体,积极参与。

  教学形式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活动中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乘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每人当司机,人人去秋游,极大满足小班幼儿喜欢操作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达到面向全体,生生互动的目标。

  目标:

  1、能按物点数1-3

  2、通过找找与自己胸饰相同的点数的物,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3、在游戏过程中树文明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

  1、按物点数

  难点:

  1、能找出与自己胸饰点数相同的座位和动物

  准备:

  1、三辆汽车;

  2、车票、胸饰等;

  3、了解"自动售票机"、"候车厅"等内容

  过程:

  引子:以汽车喇叭声引起幼儿注意兴趣,引出课题开汽车。

  一、观察车号,学习按物点数:

  1、开车第一辆"·· "的汽车,教师示范点数·右手指从左到右按物点数。

  2、同上方法分别开出"··· "和"· "的车,让教师和幼儿共同点数。

  二、买票点数,准备乘车去秋游

  1、介绍自动售票机和如何买票:①每人买一张买后回到候车厅点点数数自己的车票点数;②排队买票。

  2、请能干的三位小朋友买票示范。

  3、请幼儿找到售票处购买票到候车厅等候,并相互说说数数。

  三、票位对齐,检票上车

  1、检票员上车。

  2、布娃娃示范上车:①先点数自己的票;②再看车牌号,相同的就坐下(来回);③安安静静等候小朋友上车。

  3、请小朋友上车找自己的座位。

  四、乘车秋游,找找同点数动物游玩:

  1、幼儿跟着乐音学开汽车;

  2、到达动物园,下车,寻找与自己胸饰点相同的动物游玩(结1)。

  3、带小动物同去游玩,再次找到自己的座位。(根据具体情况)

  4、上来老奶奶,带奶奶找座位。

  五、汽车到站,一起去儿童乐园。(结束2)

【关于说课稿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四篇

2.关于说课稿4篇

3.关于说课稿三篇

4.关于说课稿3篇

5.关于说课稿8篇

6.关于说课稿八篇

7.关于说课稿6篇

8.关于说课稿5篇